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769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 教学情境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构,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数学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教学情境.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故事化情境 学生往往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
2、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适合学生的方案. 例如,在学习“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第二课时,可以对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西达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司祭长:“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吗?”司祭长告诉他“没有,古代书本中没有告诉这个,而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使我们不可能大概地判定这金字塔有多高.”泰勒斯说“可是,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出塔
3、的高度.”4众人感到惊讶,说完,泰勒斯随即从白长袍下取出一条结绳,在他助手的帮助下,很快测得塔高131米.(讲故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故事讲完后,学生都产生疑惑的眼光,这时教师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吗?”,学生面面相视,回答不出,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下面即将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就能帮助你解答这一问题……等学完新课后,师生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采用了一个什么原理测量金字塔的,这样一个自然延伸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化情境 适宜的情境往往是跟实
4、际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开展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便于展开研究、协作和问题解决等研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式.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事先让学生准备五根长度分别为3、4、5、7、8的木棒.提出任务
5、:①取出三根木棒,拼成三角形,请你描述如何拼?②任意三根小棒是否能拼成三角形?③有几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④能拼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有什么关系?⑤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你的猜想. 三、生活化情境4 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设计教学情境.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式、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的情境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现代课程改革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以及环境等现
6、代科学前沿内容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方式.知识技能和情感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把知识、技能情感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境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事实上是一道常规题,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个问题改为一道贴近生活的问题:比如说据气
7、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直径是60km在某城市正南50km处,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改造,常规性题目便被生活化,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了数学的适用性.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思维朝纵深方向发展.如该城市遭受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 四、问题化情境4 适宜的情境一般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利用问题探究方式来设计教学情境为数学课程设计适宜的学习情境.在数学发展历史、数学学习中都可以找到生动的问题的素材.模拟数学家进行数学发展的探索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有效的问
8、题情境,有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和非智力价值.利用认知的矛盾问题创设情境.新知识、旧知识的矛盾问题,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问题,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问题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