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

ID:31471399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时空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对策◇何学保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以问题形式解构和呈现教学内容,串联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教学效果良好。同时,课堂提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1.提问头绪繁多,学生顾此失彼课堂提问应限定答题的范围和角度,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思考并作答;如果设问角度过大,信息点分散,过于繁琐,则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如某教师在《开辟新航路》一课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或者今天的欧洲人、美洲人、中国人,请从他

2、们的角度谈谈你对哥伦布航海的看法?该设计采用典型的情境教学法,意在通过虚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回到“历史的现场”,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体验历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作用明显,但是该问题设计得并不完善。教师设计了六个主体身份,包含着六个思考角度,即当时的欧洲人、美洲人、中国人对哥伦布航海的看法,以及今天的欧洲人、美洲人、中国人对哥伦布航海的看法。正是因为角度过多,思维量过大,所以造成学生顾此失彼,思考不充分,作答不全面。在围绕该问题的十多分钟学习活动中,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内从问题要求

3、的所有角度思考问题并组织答案;而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多数学生也都是泛泛而谈,仅限于分析新航路开辟对当时欧洲、美洲和中国的历史影响,几乎没有学生能够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哥伦布航海的价值。本题可以通过设计题组的方式,层层深入,逐个击破,达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尝试作如下修改:①假如你是当时的欧洲人,你对哥伦布远航美洲有何看法?②假如你是当时的美洲人,你对哥伦布远航给美洲有何看法?③假如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可以感受到哥伦布远航美洲带来了哪些影响?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地球人”,今天又该如何评价哥伦布远航美洲?2

4、.提问语意不明,学生如堕烟雾课堂上的提问,无论是书面提问还是口头提问都应做到语法规范、题意明了。书面提问通常以静态形式出现在课件或学案上,以供学生在特定的课堂阶段认真研读和思考。如果问题表述不规范,甚至产生歧义,容易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偏离正确的方向,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如某教师在课堂上以题组形式呈现的两个问题,因语意不明给学生审题带来了困扰,影响了课堂效果。①百年前,新文化的倡导者为何主张“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是否合理?②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上两种态度和做法矛盾吗?为什么?该题组有三点

5、值得商榷。一是“百年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时间界限,不够严谨。二是“以上两种态度和做法”指代不明,学生难以确定,主要围绕新旧文化、中外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话题阐述。三是从教师课堂的解读看,教师认为新文化倡导者“废除旧文化”和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在态度和做法上不矛盾,这一点难以让人信服。教师想要表达的是,国人在不同时期对待新旧文化的态度和做法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忽略了“两种态度和做法”本身的矛盾性。可以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同要表达的题旨之间有一定出入。因作者简介:何学保,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E-mail:5

6、10068550@qq.com(安徽阜阳,236061)54基础教育参考·2014/13教学时空此,上述题组可改为:①新文化的倡导者为何主张“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是否合理?②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倡导者的态度和做法在目的上是否具有一致性?为什么?相对于静态展示的书面设问来说,口头提问具有瞬时性特点,更需要教师语言简洁明了。如某教师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总结阶段的口头提问,就遭遇了“冷场”的尴尬。教师自创诗歌总结人文主义思想的价值:“人文主义思想的种子……路漫漫,近千载,请等

7、待:梦醒时分有迎驾!”在师生配乐朗诵诗歌后,教师围绕诗歌,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堂拓展。教师:这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迎驾”是什么?(学生茫然不知所云。)教师提示:初中知识。(学生依旧茫然。)教师继续引导:谁后来又迎来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多数学生以为答案应该是一个人物,面面相觑,继续保持沉默。)教师最后不得不做出明确的提示:一个思想解放运动,叫什么复兴?(学生:文艺复兴!)该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本身难度不大,之所以出现课堂“卡壳”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对问题的表述不够规范,语意不明造成的。教师在没有对诗歌进行

8、解读的前提下,直接设问“迎驾”的内涵,使得学生理解题意出现障碍,自然就无法有效地思考并迁移知识作答。在诗歌不作修改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对诗歌的解读过程中随机设问: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长期被人忽视,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才有了诗中所说的“迎驾”行为,使得人文主义思想千年后再度复兴,重新焕发生机,大家可以举出人文主义思想千年后复兴的案例吗?3.提问粗枝大叶,教师自说自话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课堂的生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