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语文

舌尖上的语文

ID:3145391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舌尖上的语文_第1页
舌尖上的语文_第2页
舌尖上的语文_第3页
舌尖上的语文_第4页
舌尖上的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舌尖上的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舌尖上的语文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如此,组织语文教学亦如此。问答式教学是语文课堂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组织语文教学时运用问答式教学法也具有舌尖上的三个境界。  一、清炒白菜  家常的语文课提问方法如同烹制清炒白菜,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就像铲子不停地在油锅中翻炒,学生不停地思考,思绪也翻腾,就像在铲子下、油锅中不断翻身的白菜。翻炒到一定的程度,原本的生脆变成软嫩,如是你来我往,师问生答,也不乏

2、热火朝天的场面。家常菜养胃,家常课养脑。学生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升,于是功德圆满,课堂成功收官。  但是,这样的课堂提问也存在着弊端。一如家常的清炒白菜容易吃腻,天天在饭桌上看见同样的一道“清炒白菜”,时间长了,心中必然会想:“又是这道菜,真没劲,哎,真不想吃了!”天天这样机械地一问一答,在一堂课上前仆后继,像发球机一样朝学生不停地发射问题:“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吗?”“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个句子妙在何处,你能谈一谈吗?”“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诸如此类,明日复明日地周而复始,学生自然也会觉得机械。长此以往,

3、学生会产生倦怠心理。5  这样像炒白菜一样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就等于进行了一场口头的集体的阅读理解考试吗?现代教育理念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脱离原来的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头脑,让他们从被追问、被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所以,我们必然要去探究更有趣、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的教学手段。  二、蒸三鲜  “蒸三鲜”的做法,正如现在风行的一些公开课一样。教师上公开课如同妙龄少女出席晚宴,谁也不会穿着家居服就跑过去的,当然要精心设计一下。也就是给白菜加料,给问题来个改头换面,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于是激发其主动思考

4、的热情,课堂自然精彩纷呈。  例如,同样是上朱自清的《春》,清炒白菜时就这样提问:“作者描写春天时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句子特别能表现春天的特点?作者借描写春天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做“蒸三鲜”时就不同了,笔者曾经这样提问:“是什么带来了春天?”“东风为什么能带来春天呢?这东风藏在课文中什么地方呢?”这样的提问实际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东风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描写了东风的特点?如果笔者直接这样问,课堂就显得呆板,而且学生顶多找了第五自然段就休息了。但是,笔者让学生到文章中寻找藏起来的东风,初一的孩子就有了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捉迷藏的游戏中

5、去,在快乐的过程中去体会了文字的魅力,自然地发现原来作者用了侧面描写来描绘东风,而且在找的过程中,更深切地体会到春风的温暖、柔和的特点。5  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找得非常起劲,角角落落全找出来了,像野花的眨呀眨,春雨的斜织都分析得特别到位,成功达到了让学生精读细品文章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课堂的漂亮,也将显露“蒸三鲜”的一个弊端。那就是如同“蒸三鲜”忽视了白菜的地位一样,追求表面热闹的语文课也会变了味儿,让人忘记了这是一堂语文课。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上《国宝――大熊猫》时,就问“熊猫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熊猫?请你简单制作一张手

6、抄报,来阐述你的观点”。上《我的母亲》时就问“母亲那么伟大,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你能用三行情书的方式表达出来吗?”形式是非常新颖,似乎也锻炼了学生的某些能力,学生也非常积极。但是,常常让我们疑惑:这是班会课,还是语文课?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不是看表面上的动口、动手,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的过程。保持语文的本真,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最真诚、最自然、最本质的状态,这是当下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探求一种更能保持语文本色的提问艺术。  三、开水白菜  这样,长时间的熬制将种种滋味融于一体,却又去杂存清,最后以“开水白菜”的姿态

7、呈现。一堂保持本真的语文课不正是如此吗?教者吸收大语文的智慧,融会贯通,取其精华,让其成为语文这棵白菜的滋养,却不改变语文本身的最自然的清香。看似平淡,实则淡而有味,以最朴素的面目出现,却包含丰富而厚重的内涵,简约而又真醇。  笔者在上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整堂课就只提了一个问题:“《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小石潭记,凡一百九十三字,一字以蔽之,曰:________”5。以此问引导学生发现小石潭清澈、清幽、凄清的特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赏析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而且正因为笔者这样提问,常常被人忽视的第三和第五小节也得到了学生的精读细赏。我们

8、发现这里恰恰隐藏了作者的情感密码。  如“斗折蛇行”正体现了作者贬谪他乡的相思之苦,作者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写道:“岭树重遮千里目,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