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2865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程序设计课程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程序设计课程的研究 [摘要]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但当前程序设计课程仍采用传统按知识体系展开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特点,不断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能熟练运用程序设计思想解决本专业问题的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将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成为培养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独具特色的基础课程。 [关键词]能力培养;程序设计;递进式案例教学;形象教学法;小组协
2、作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8-0077-02 一、引言 作为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程序设计课程,重点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夯实基础。因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应紧密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展开。 二、大一程序设计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从目前教学情况看,大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阻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6 (一
3、)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琐碎的语法现象,教学结构设计仍沿用传统教学思维 程序设计涉及很多繁缛的语法,花大量时间解释不常见的语法现象,会限制学生视野,误导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兴趣消耗殆尽、疲于应付,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过多的思维跳跃可能导致学生弃学 一些教师由于其对问题的认识高度和深度达到了一定程度,教学时可能忽视听课对象是几乎从未接触过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易产生思维跳跃,加上有些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师思路而厌学甚至弃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
4、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背离能力培养目标 很多学生忽视本门课程的特点,像学其他课程一样,宁愿捧着书学习语法,也不愿上机调试,忽略了整体的编程思想,偏离了课程的设置初衷。部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和程序,但实际上,学生真正的编程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还相对较弱。 (四)学生学习时习惯各自为政 大学的学习特点是上课来、下课散,互相间学习交流甚少。而设计规模较大的程序时,往往需要集体合作,共同完成,所以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来说,协作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改革措施及相应主要能力培养目标 (一)
5、精简内容、推行递进式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6 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在传统授课顺序的基础上做适度调整,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案例为主线。[1]通过设计基本案例、综合案例和应用案例的递进式案例模式展开教学。基本案例主要体现基本语法规则,综合案例反应诸多语法知识的融合,应用案例则侧重知识点的整合与应用,是最能体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的部分,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笔者对三种案例教学做了分析对比,如表1所示。 (二)
6、教师多“换位”思考,多采用形象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备课时应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换位”意识,也就是说,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到底该如何进入这门课,如何理解每一个概念、语法,特别是如何理解算法。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仅阐述清楚教学内容本身,还要交代清楚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提炼语言,特别是对于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能找到形象的例子或类比进行恰到好处的说明,即采用形象教学法。所谓形象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生动具体的场景等以形象为特征的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7、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方法。[2]当然,形象教学法并不局限于场景,还包括肢体语言、图示、多媒体等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的任何手段。[3]形象教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乐学”、“爱学”,调动学习积极性,继而将学习热忱延伸到课外的自学中,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引入小组协作学习模式――6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实验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8、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为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1.优化实验内容,采用不同层次程序案例组织实验教学 为保障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有必要优化实验内容、对实验内容予以充分设计,引入既符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题目。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验题目,既保证基础薄弱的学生跟得上、积极性不减,又保障充分挖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