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ID:31452807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_第1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_第2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_第3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_第4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目标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0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发展观。接下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往哪里走?预期结果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方向和目标。通常,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究竟走哪条路更便捷?这就需要明确方向;能否最终到达“罗马”,这就是目标。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缺少坚定正确的大方向,因而对终极目标缺乏远见,往往混淆目标与方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高度,始终在低层次徘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首先要明确其大方向与总目标。下面,我们先审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与终目标,然后分别探讨积极心理健康

2、教育的大方向和终目标。  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大方向不明,终目标不清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几乎看不到有人关注其方向问题。由于大方向不明,终极目标也就很难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自然只能局限于眼前,发展缓慢。那么,方向到底有多么重要?请看下面的寓言。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车,驴子在屋里推磨。后来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前往西天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它成了马中的俊杰。有一天,它重回磨坊去看望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9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

3、实,我们走的路程大体相等。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也一步没停止。不同的是,我背着玄奘大师去干了一件有价值的大事。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产生不了大的价值。”  由上可见,方向决定前途、决定路径、决定目标。而目标又细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每个目标像里程碑一样引领人们不断接近、最终到达总目标。目标又可细分为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或层级目标,不论哪种目标,都具有引领性。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

4、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

5、,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9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最终目标。  这个实验结果得到了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佐证。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有何秘密?山田本一的秘诀是:“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6、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大方向和最终的目标,因而一直在“病理”“问题”的低层面徘徊。这主要还应归因于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在学校、社区建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在80年代以前,

7、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因此,传统的心理学文献中充斥着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的文章、报告与论文。这种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导致心理学的畸形和片面发展,进而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马斯洛曾经指出:“9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