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

ID:31450570

大小:8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2.探究作者示异释疑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3.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2.体会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3.学习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方法一:从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入手,让学生重温相关文体知识,找到解读文本

2、的钥匙。方法二:从介绍作者入手,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二、初读课文,把握生字生词(边读边圈画)1.结合书下注解,借助工具书,解决书后“附录三”《字词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圈画的词语的音形义。2.与同座交流。3.教师提示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放声自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说说各个小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

3、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点拨:要紧扣文本,善于抓住各小节的中心句。内容概括要语言简洁、通顺;意思全面、完整。鼓励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问。提示注意文章中的有关句子,如:(1)沙漠真像玄奘和法显所说的那样可怕吗?(2)沙漠里真有魔鬼吗?(3)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2.学习小组之间讨论,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点

4、拨:小组讨论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切忌泛泛而谈。为了保证交流的有效性,学习小组要安排一位同学做好发言记录。3.学习小组推荐代表参加班级交流。点拨:集体交流,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要把小组的意见表达清楚,小组其他成员可以适当补充。鼓励在发言中提出问题,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共同解决问题。4.教师提示,并适当补充,共同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抓住文章特点,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思考:文章起笔借用玄奘和法显的记载描述了沙漠的“可怕”、“令人恐惧”,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描述恶鬼、热风骨头、流沙可怕、恐怖、现象、示异 解释“魔鬼的海”、“海市

5、蜃楼”:光线折射和反射   “鸣沙”:干燥的细沙移动磨擦(“一些专家的意见”)解释、不怪、本质、释疑四、三读课文,巧用资料,深入理解文本(小组交流)结合所查找的关于沙漠的背景资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海市蜃楼”现象,什么是“鸣沙”现象。五、总结1.文章的主要内容。2.说明的顺序。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

6、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探究、思考:(1)在朗读课文中,细细品味,作者怎样使得本文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的?提示:记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2)说明文的生动性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通过阅读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从文章中找到具体的文句加以解说。归纳提示:(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恰当运用,使文章绘声绘色,富有美感。(2)设问、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多姿多彩,富有趣味。二、拓展探究,交流延伸资料一:世界上最大

7、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竟是草原绿洲变成的!“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无所有”。然而据考证,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学家在这片沙漠上发现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鱼的骨骼和生物的遗迹。它告诉我们,在远古时候,整个非洲北部是一片海洋。有的探险家预言,沙漠地下蕴藏着很多海洋生物的遗体,现在已经变成了石油。果然,1936年,撒哈拉北部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这说明,如果这里一直是沙漠,是不会有储量丰富的石油的。撒哈拉东部有一个名叫“恩阿杰尔”的高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