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045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指导儿童课外阅读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指导儿童课外阅读的策略 阅读的重要性,已逐渐为家长、老师所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就有不少孩子不爱阅读,视阅读如同嚼蜡。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阅读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呢?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我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让儿童自主选择,体现阅读主体性 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文艺类书籍,却对科普杂志、卡通画报情有独钟,如果教师、家长纯粹从“服务于写作”的视角出发,强迫他们阅读优秀日记、作文之类的书籍,只会使他们逃避阅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样的阅读是痛苦的、无效的。我们认为阅读是儿童的自主性行为,旁人不可替代。尤其是在儿童阅读的
2、初期,一定要从培养兴趣出发,切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想要激发兴趣,首先要做的是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由选择书目,让他们读自己爱读的书,了解他们最想知道的事。只有让儿童先“读”起来,才能谈得上阅读“习惯”的培养。其实,在阅读上,儿童由于年龄、性格、性别、环境的不同,是肯定存在差异的,引导阅读的第一要旨,便是尊重差异,而强求一致是不尊重科学的表现。 一年级时,我们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带孩子到书店,让他们选一本一读就爱不释手的书。如果选择了幼儿读物,请不要笑话,如果选择了明显超出他认知水平的书,你也要允许,因为这里强调的是“孩子喜欢”4。我
3、们又对孩子说:假期中,要认真读一读你选中的书,不会读的字可以问一问爸爸妈妈。开学后,把你心爱的书带来,读给大家听,把你认识的字教其他小朋友认识。 后来的交流会上,孩子们有的手捧《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读到《海的女儿》语调中充满悲怜;有的抢着猜“脑筋急转弯”,教室里一片热闹;还有的竟然背诵着莎士比亚的名言,让人惊讶不已。 二、营造阅读氛围,发挥群体效应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一个群体的成员都带着自己的个体心理加入到群体当中,但个体对群体心理有选择地接受,也可以改变其原有的心理。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班级中学习,作为班级的一员,他会
4、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尤其是当他的思想、观点、情感特征、行为方式等符合群体的要求时,便会得到群体的支持,这种支持会强化他的思想情感、行为,增强其自信心,推动他学习。而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从学校群体中得到肯定、鼓励,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渴望从中获得支持。 在阅读中,如果采用以下措施,可以在集体中营造浓厚的群体阅读氛围: 1.集体讨论,使儿童明白阅读的好处、不阅读的坏处。 2.拟定集体阅读制度。如早晨、中午,师生一到校即读书,不随意走动。 3.布置阅读场所。利用教室墙壁,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格言、宣传画(如由学生创作,更具激励性)
5、,成立“书迷超市”(班级小图书馆)、悬挂“书友联络册”等。 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可取富有童趣的名称,如“开心书会”“4书虫快乐大本营”,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展示的机会,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展等,这样的活动满足了儿童看书后倾吐的需要,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儿童浓厚持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引发了其他孩子对这些书籍的向往。每次活动后,都能掀起一阵相关主题的读书热潮。一段时间里,本班学生连课间都在争相传看《蓝猫淘气三千问》,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提到日月星辰、地球之谜等科学知识,他们了如指掌。 三、广开
6、渠道,进行多元化阅读 从兴趣角度而言,让儿童阅读高深莫测、单一枯燥的读物,不仅不能产生兴趣,而且会感到乏味;从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来看,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努力实现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具体途径有: 1.结合教材内容,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使阅读由单一转向多元,由封闭转向开放 如教学《狼和小羊》,就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学习《梅兰芳学艺》《要好好学字》,就让学生借名人故事看;学完《狐假虎威》,就展开一次“狐狸、老虎谁本事大”的“小鬼辩论赛”(为了成功,孩子一定会不遗余力地阅读相关故事,引为辩
7、论素材)。 2.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动手活动,进行相关阅读 如学完《月亮湾》,让学生以“我的家乡更美”等为报头,办一期手抄报,并评比、颁奖。学生要办好小报,必然去查阅资料,收集整理阅读。 3.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组织谈论4 可让学生主动阅读报刊、杂志,在其中发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电视上有飞机失事的新闻,可让学生搜集资料,交流神秘的“黑匣子”到底是什么东西。世界杯、奥运会也吸引了众多小球迷的目光,可让他们阅读球星成长经历,个人资料,成立“小球迷俱乐部”。 4.通过精心设计的“科学认读”活动课,让学生自发地去阅读 如上“有趣
8、的歇后语”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些人物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来的”“诸葛亮借东风――巧借天时”“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他们提出质疑时,教师就相机引导:到《三国演义》里找答案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