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苏教版

ID:31444488

大小:9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18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美丽的风光。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教学重难点】1、采用移步换景法。  2、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

2、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2.导语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展示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树林和阿里山“神木”等,让学生饱览阿里山的风光。二、朗读课文配景朗读,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三、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明确: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

3、文,定下抒情基调。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四、探究“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

4、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五、精读探究课文3—9段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

5、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明确:课文第3段是过渡段。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第4段,写潭水清澈。第5段,写林区的宁静。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第7段,描写无边无际的森林。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第9段,写“神木”经历的一次巨创。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四。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学生搜集有关阿里山的资料或风光图片,在班上交流。二、品味语言本文的语言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读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体会。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

6、得打破山间的安宁。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7、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2.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