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9839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改进授课交流方式增强数学课堂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进授课交流方式增强数学课堂效果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实践中,不同教师对互动式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差异,课堂授课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分析数学教师授课存在的典型问题入手,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授课交流方式的建议,对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授课效果,增强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授课交流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57-02 授课交流不仅仅是教学的外在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然而研究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
2、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对话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譬如:教师话语量远超学生话语量;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发起话语机会少;评价性和解释性倾听多,而移情性倾听少;简单封闭的问题多,而探究开放的问题少;传递知识的单义性对话多,而建构意义的对话性对话少;检测和理解性对话多,而探究与批判性对话少;教师与学生单向作用或双向作用多,而师生与生生交互作用少。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数学教师改进授课交流方式,以增强数学课堂效果,下面提出五点建议。 一、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杜威指出,“7在组织和指导活动时,应牢记儿童与生俱来的四大本能:交谈或交流本能、探究或发现本能、制作或建造本能
3、、艺术表现本能”。数学教学之本质在于师生在话语交流互动中实现“数学化”,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由“独白”走向“对话”的同时,更要由“教师主控型对话”走向“师生互动型对话”,进而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实现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向以“知识建构”为中心的对话教学转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改进对话互动结构,改善授课交流关系,让更多的学生更自主地参与授课交流过程。适度减少“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引发的检测性和理解性对话的比重,增加“为何”“如何”等探究性和批判性对话的比重。设计更具开放性和思考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对话,赋予学生更多的
4、选择权和话语权,关注学生需求让其更多地表达数学想法,鼓励学生质疑和挑战异己观点,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等等。诸如此类,都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同伴之间开展交互式对话,从而形成师生话语共同体。在这种师生话语共同体中,学生不再是听众,也不再是教师的配角,而是主动表达想法的主体,甚至是权威知识的质疑者批判者。唯伴有师生与生生的多向互动,在话语共同体中建构数学意义的课堂对话,才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二、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 教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教学中介和思维外衣的课堂
5、语言,反过来又会促进思维的成熟。激活和增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应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授课交流的根本出发点。7 由于引发对话的数学问题的特性和教师倾听回应学生的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数学思维深度,所以教师提什么样的问题和怎么提问题、如何倾听与回应学生的数学想法,对激活和增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要少说多听并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及时有效的教学干预。 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善于找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的链接点,将问题设计得更具挑战性和思考性,更具整体性和关联性,为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性对话开启智慧之门。在倾听学生时,要学会等
6、待和宽容,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表达,要站在学生角度移情性地倾听,要更多地倾听学生是怎样解释思维过程的、是如何介绍活动成果的、是如何回应来自同伴或教师质疑的、又是如何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思维火花的。在提供教学干预时,教师应将学生视作数学意义的建构者而非知识的接受者,要引导学生从同伴和教师身上学习,要把握好反馈的时机、方式、对象、内容和过程,要及时对为什么反馈、反馈什么、如何反馈、由谁来反馈等问题做出决策,使教学干预不至于太频繁而更具思考性和挑战性,让课堂话语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一个复杂的思维系统要求有大量可分享的经验与对话,只有在谈论我们所做的和所观察的
7、,辩论我们从经历中所得的体验,才能凝练更多的想法并生成新的问题和做进一步的探究”。小学数学授课交流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在对话中放飞思维,在授课交流中启迪智慧,在生生对话中碰撞火花,在自我对话中悟出道理。唯有让课堂对话成为学生质疑探究的原动力,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思维深处。 三、关注授课交流的文化特性7 数学课堂不只是传递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的地方,还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自信的场所,更是培育师生和谐交往关系的阵地。要重视授课交流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更要关注授课交流本身所富含的文化特性。 一方面,教师所持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直接影响着授课交
8、流的话语范畴、话语进程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