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977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基于产教融合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产教融合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思考 【摘要】湖南城市学院针对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特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转型发展讨论,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为地方高效打造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创新 【基金项目】(1)2015年度湖南城市学院教改项目湘城院发[2015]42号;(2)湖南省教育厅,2016.06,2016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
2、016]400号,面向工程能力输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综合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4-01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思路 我校针对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特点,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转型发展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明确了办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即突出学校以建筑类专业
3、为主干专业的特色,界定了本校建筑类专业的服务方向,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4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措施 1.创新产教融合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在能力培养上,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行业、职业的需求,明确每个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二是采取课程体系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等方式来培养和验证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认证。 (2)在制度建设上,正式将专业能力获取情况与学位授予挂钩,明确规定未获取人
4、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专业能力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2.强化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近四届毕业生从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对建筑类专业专门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并优化了“二三四”(两支撑、三层次、四模块,即以第一、第二课堂两大平台为支撑,建设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形成实验实习、设计与论文、技能与竞赛、社会实践四大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改革教学内容方面,我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中小城镇乃至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
5、建设、管理为主。在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打破“填鸭式”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做中学”,建立适应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如“模拟式教学”等。 三是加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目前,建立了建筑工程工艺实习工场等校内实习基地217个。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制定了创新实验标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4 四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任务书,使实践教学管理有据可循;强化过程教学,执行阶段打分;加强实习管理,制定各类实习的实习指导、任务书,对学生进行跟踪检查,撰写实习报告等。 3.打造产教融
6、合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一是建立校办产业群。湖南城市学院拥有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土木工程检测中心等校办产业。二是拥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学校现有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平台21个。三是开辟了海外合作办学平台。 4.加强产教融合“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一是激励和吸引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带头人;二是实施青年教师轮岗培训制度;三是鼓励教师参加职(执)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建
7、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和思考 1.取得的成效 从培养质量上看,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共获奖近700项。从毕业生的薪酬看,湖南城市学院连续两年位列第3名,居湖南二本高校第一名。从研究成果上看,学校牵头主持了“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土建类子课题“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城市建设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3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从媒体反响看,人才培养的效果和经验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4篇(次)。4 2.
8、改革中的思考 一是构建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政府在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而学校和社会(企业、行业)是双主体地位,学校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 二是学校要加强内部治理。学校、二级单位、教师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二级学院要发挥主体作用,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工作落到实处;职能教辅部门要突出人才培养服务作用;同时,强化二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