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9484
大小:11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0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摘要: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培育。从政府层面,要完善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国家资格框架等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夯实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础;从学校层面,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品德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在企业层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生产领域相融合,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基本内涵;协同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7-0016-05 2016年
2、“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号召“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今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又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大力呼吁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推动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回归。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如何培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在厘清“工匠精神”11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将从政府、学校、企业三个维度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深
3、入探索。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关于“工匠精神”,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1]。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夫将“德式”工匠精神的特点总结为“慢、专、创新”[2]。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认为:“只要是有好点子,并努力把它实现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工匠。工匠并不单指传统意义的手艺人,还包括使用现成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3]。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结合企业发展实践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
4、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4]。学者王丽媛认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精神理念,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5]。徐健认为,“工匠精神是指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6]。王力认为,“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7]。从这些观点中,不难总结出“工匠精神”具有以下特点: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孜孜不倦、永无止境。工匠精神,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体现的是一种
5、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 以上看法在总体上描述了“工匠精神”11的一些关键的或重要的特征,并没有相对明确地界定出“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思想层面,“工匠精神”指的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工作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热爱的态度和精神理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从这个层面上讲,“工匠精神”不应当狭义地认为是工人或蓝领才需具备的精神,而是广泛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应有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品质。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种全民族的精神,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
6、 第二个层面,行为层面,“工匠精神”表现为勇于创新、持续专注、注重细节。我们熟知的大国工匠,个个都是持续专注、敢于开拓创新的推动者。“工匠精神”所倡导的执着、专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或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而是强调在原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在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钻研、革新,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技术和工艺创新的过程。它的核心内涵是要不断的钻研、革新以及传承。 第三个层面,目标层面,“工匠精神”指的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是努力想要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精神。“工匠精神”目标就是要打造本行业的精品。对于真正的工匠而言,工作不单单是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更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坚持、
7、对产品打造精益求精的信仰。对产品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欲望、注重工艺的精致化、对产品卓越品质的坚持和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工匠精神协同培育机制构建11 (一)政府层面:建立健全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系 “工匠精神”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培育工匠精神,造就合格工匠,不仅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更离不开政府从制度层面加以保障。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德国或日本的“工匠精神”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