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865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乱花岂可迷人眼深草亦能识马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乱花岂可迷人眼深草亦能识马蹄 摘要:近体诗的排序,是对学生有关近体诗格律和基本结构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近几年纯粹让考生排序的题型比较少了,但它常常表现为另外一些形式,如对对联、判断古诗的体裁以及梳理某诗的结构思路等。 关键词:近体诗;排序;格律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59-02 近体诗的排序,是对学生有关近体诗格律和基本结构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如果能够顺利地解决近体诗排序的问题,则其他派生的问题自然都是小菜一碟了。在这方面,先前已有同仁做过精彩的总结,不过,但凡开创性的工作,都总有些不完
2、美。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再次对这一课题做了一点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要能准确地给近体诗排序,必须先掌握近体诗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结构 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它们都基本遵循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用来考试的诗歌必然更是如此。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在绝句以句为单位,在律诗以联为单位,它们各自承担的责任大致如下。 1.起:或交代事件的缘由、开端,或写景状物,多是粗线条记叙。 2.承:承接起的部分,着力细致描写。 3.转:开启新内容――6从表达方式看,往往由记叙描写转向议论抒情;从所写内容看,往往由外部景物转向人物本身。因此第三句或颈联常常是前后
3、部分的分水岭。 4.合:收束全篇或另辟新境(如以景结情的诗歌)。 二、格律(与本专题相关的部分) 1.无论绝句还是律诗,都必须在偶数句押平声韵,且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关于韵脚,还须注意一些字的古音与今读并不相同,像“听”字,今读一声,古音则是四声(这个读音现在保留在四川话里,当然只能是老年人的口语里;年轻一代自小接受普通话的教育,基本上已经不知道了)。如欧阳修诗《画眉鸟》:“听”是第三句的最后一字,若按今读,则全诗末字皆平声,就不合诗律了。又像“看”字,今有一、四声,作“看见”、“探望”诸义解时读四声,而代表相同意义的读音在古代却是读一声。(该字在
4、古代是否只有一声,待考。)李商隐的《无题》:“看”在韵脚上,只能读一声。又如王维的《画》:不仅印证了“看”字古读一声,还证明“听”字在古代确是读四声。因为根据近体诗的粘对规律(后文论及),“听”必与“去”粘,须同为仄声;“看”又必与“听”对,故须为平声。当然,考查现代学生的试题必不至于如此刁钻,但是了解这些知识,对我们阅读、欣赏古诗,却是不无裨益的。 2.二四六分明,即每句的二四六字必须符合平仄(大体上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入声属仄声,较复杂,兹不论。顺及、入声对于了解古诗词的押韵非常重要。如柳宗元的《江雪》、李清照的《声声慢》均押入声韵,而这个声
5、调如今只保留在某些地方的四川话里,国人绝大多数不知其所以然,惜哉!)要求,而在排序题里,只消考查第二字就行了。6 3.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语或短语须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即相反)。下面分别就律诗和绝句的排序进行详细地讨论。 三、律诗的排序 第一步,找韵脚(即押韵的字)。押韵的要求尽如上述。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那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仄声字即便押韵也不能做韵脚。第二步,找对仗句。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属非常严格的对偶句,即上下两句相对的部分词类、词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反。找出后闲置待用。
6、第三步,确定首联和尾联。主要从结构、内容、表达方式来判定。一般是先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后发表议论抒发情感,即先记叙描写后议论抒情;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束。第四步,确定颔联、颈联及一二句。运用近体诗的平仄粘对规则。“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平仄要一致。“对”就是同一联中下联的平仄须和上联相反。粘对都只看每句的第二字就可以了。粘对的图示如下。 图1是首句第二字为平声的粘对规律图,如杜甫的《岳登阳楼》;图2是首句第二字为仄声的粘对规律图,如杜甫的《旅夜抒怀》:现以打乱次序的王禹??的《村行》为例作一具体解说: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
7、声含晚籁,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排列这首诗的顺序可按上述步骤:第一步,定韵脚。据律诗押平声韵可知,①句“黄”、③句“香”、⑤句“阳”、⑦句“乡”、⑧句“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6句“怅”不是,因是仄声。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据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的标准可知:②与⑤成一联;④与③成一联,即: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③荞麦花开白雪香。第三步,确定首尾联。根据起承转合结构规律来考查。①“马穿山径菊初黄”是写景的开始,⑧“信马悠悠野兴长”是
8、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何事吟余忽惆怅”与⑦“村桥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