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123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对“植物伟哥”玛咖产业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植物伟哥”玛咖产业的思考 [摘要]近日,一篇“植物伟哥”只是传说云南菜市场上玛卡卖出白菜价”的文章闪亮上云南网等各大媒体,揭示了我县及周边区县玛咖产业现状。目前,我县通达乡丁王村还有数十吨玛咖干果堆积在村主任及周围农户家中,无人问津。农贸市场黑玛咖零售价10多元一斤。农户辛辛苦苦种植玛咖却卖到了白菜价,很多种植户血本无归。作为以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为导向,以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为宗旨的农技人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值得深思。本文主要结合我市玛咖种植实际,就玛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保证种植户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有一定
2、助益。 [关键词]云南省玛咖种植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026-01 2002年云南丽江一家公司从秘鲁引种,开启了我国玛咖的种植之路,经过了十年的发展,2011年玛咖粉获得“新资源食品”认证,由此迎来火速发展期。玛咖种植从丽江迅速外延到云南周边省份,价格飞涨,批发商“抢咖”4。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云南黄玛咖批发价约为220元/公斤,2012年上涨至300元/公斤。2014年,玛咖批发价的最高位,甚至达千元一公斤。据丽江创新办的统计,2015年,丽江玛咖产业基地突破14万
3、亩(计划面积8万亩)。更为准确的数字,达到144318亩,预计实现鲜果产量43000吨(干品8600吨)。进入2016年,在多个玛咖产区,价格降至“萝卜价”,经销商说“行情不好”不再收购。丽江近6万亩玛咖需要额外收购,种植户损失惨重,无心采摘,任其烂在地里。面对玛咖种植发展的多种危机,需要我们切认清玛咖发展实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农民经济损失,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1玛咖种植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1玛咖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玛咖种植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人们对玛咖这种植物的认识和了解仍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现阶段还有不少人对玛咖不是很了解,地方部门对中
4、发展玛咖种植产业对提升促进高寒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认知不知,对发展玛咖种植产业重视性和所支持力度不足。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品牌营销过程中投入力度不足。 1.2种植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综合生产能力地下 玛咖是生长在高海报地区的植物,在这些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农业灌溉和施肥条件不足。高寒山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种植户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标准化农业设施建设不足,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此外,由于种植模式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模式,导致了种植技术不统一,技术落后,种植户随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玛咖的产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品质存在
5、巨大差异性,农药残留和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1.3农民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宣传不当4 农民群众对种植玛咖的市场风险认知能力不足,玛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种植一次玛咖对耕地质量产生危害是十分严重。一般种植一次玛咖需要土地休耕5年以上,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一旦市场供需出现波动,就会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当地政府和玛咖加工生产企业对国内市场宣传和销售渠道不重视,由于国内流通渠道有限,行业还没有形成完成的约束机制,一旦出现市场风险,政府部门难以维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 1.4对决定市场需求的消费群体估计不足 既然是以“植物伟哥”作为宣传推广,
6、那么,它对应的消费群体是相当有限的,即使产品性能无水份,市场需求也是逐渐扩展的。在这种条件下,种植户只见当前市价,不见市场风险,盲目跟进,扩大面积,只能是一种低级的错误。 2玛咖种植产业发展思考 2.1强化领导,做好相关控制工作 积极发展玛咖种植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云南省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玛咖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其应用的职能作用,成立专门化的玛咖种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地区的玛咖种植产业进行统一管理,做好产业统筹发展工作。针对玛咖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地区领导部门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划
7、拨出专项资金,切实调控好地区马卡种植产业分区布局,整合好地区各项资源,实现玛咖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 2.2建立完善的种植基地4 针对适合玛咖种植的高寒地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现状,应该着力建设种植地水利、电力和交通道路等多方面农业设施,从而进一步改善玛咖生产的农业条件,加快建设和玛咖加工能力相适应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基地,实现玛咖种植加工由粗加工向着精细加工方向转变。同时,针对农民群众玛咖种植技术落后的问题,要发挥地区农机人员培训教育作用,通过和种植户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种植意识,逐渐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通过产学结合模式,在地区积极建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