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28867
大小:1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这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为例,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引导机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
2、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目前“市场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然而,由于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又很有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这里的就业难是指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些东部发达的区域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另外一些西部较落后省市的就业岗位却“无人问津”。如果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选择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10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文献
3、阅读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要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和影响本校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可行性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和特征分析 (一)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 我们把全国分成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四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
4、、安徽和江西六省。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内蒙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 本次调查共填写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东北财经大学2009级的学生。其中男生占得比例是42%,女生的比例是58%,这个比例与东北财经大学男女比例较为符合。 1.我们在对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生源地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一线城市的学生占4%,来自省会级副省级城市的学生占12%,而来自其他中小城市的学生的比例最多,高达60%,同时来自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也占较大的比例,为24%。
5、10 2.同时我们对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地作了一个划分,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其他中小城市、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及农村、还有国外就业。问卷统计数据显示,选择一线城市的为18%,选择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的比例最大为69%,选择其他中小城市的为10%,选择国外就业的为3%,而对于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及农村则没有人选择。 3.对于本校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流向地,我们简单的做了一下统计,选择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到了63%,其中东北三省的就业占到18%,这个数据和我校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地区的学
6、生数量多有很大关系。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14%,选择在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占24%。 (二)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 1.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地不均衡,呈现出东部及东北地区人数较多,而西部及中部地区人数较少的趋势。这不仅和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也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活水平、文化价值观念等有紧密的联系。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基础条件好,招聘企业多,而且由于一些政策的吸引,大多数毕业生还是选择在东部及东北地区就业。与此同时,虽然国家这些年推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但就经济基础
7、而言,西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而且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所以在吸引大学毕业生数量上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较还是较少的。10 2.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位选择倾向于一线城市和省会及副省级以上的城市。在各大区域中,在发达城市和不发达城市,在发达省份和不发达省份之间的流向又是不均衡的。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本身经济和生活水平就很高,这些地区工作机会也多,而且竞争激烈,有利于我们这些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和锻炼,所以吸引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3.由于近些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的上
8、升,据统计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212万人,2004年是280万人,2005年是338万人,2006年是413万人,2007年是495万人,2008年是559万人,2009年是611万人,2011年是631万人,而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万人。高校毕业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