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

ID:3141490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_第1页
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_第2页
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_第3页
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建构有效课堂  教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能实现让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把生活、学科和儿童思维、兴趣很好地结合起来。问题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

2、生的实际,以及数学的应用性,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情境创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所以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4学生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

3、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了,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有兴趣地走进数学王国,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端。  例如在教学“

4、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入意。教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们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在这里,教师没有直接讲解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楼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

5、数学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促进学生解决问题4  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钻研、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了一张猪八戒的图片,上课时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去描述图片的特征,其他学生不能看图片,而是通过前面学生的特征描述猜出图片上的人物。学生们积极参与,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教师话锋一转:“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

6、准确呢?是因为前面的同学对猪八戒的特征抓的准。生活中有对特征的描述,数学中也有。比如长方形,你们都能从图形中找到它,但如果我让你们像描述猪八戒的特征那样,把它的特征描述出来,让我一下子就能猜到它是长方形,你们行吗?”学生们跃跃欲试,陷入了积极的探索中。长方形的特征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从而使这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观察、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让学生主动合作。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

7、了一个通过看录像统计某路段机动车流量情况的情景。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的结果是正确的。教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内需:“我还是告诉别班学生,我们班同学不能完成这个任务。”4学生纷纷反对,重新讨论统计汽车流量的方法,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了小组进行分工,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们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进而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相、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欣赏他人。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