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

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

ID:31405683

大小:11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9

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_第1页
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_第2页
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_第3页
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_第4页
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书与治学:李金铮教授学术研究散评  关键词学术研究,治学历程,治学理念,新革命史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18-0065-0411  在我所了解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界中,近些年涌现出一些颇有成就的中青年史学家,李金铮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我心里,他一直是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但从他所发表的论著的内容来看,却是年富力强、相当成熟的中年了。近来我正在整理我的简陋而杂乱的书库,他赠我的书就有《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传统与变迁: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

2、时期华北乡村借贷研究》《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等专著。重新翻阅,十分欣慰于他的著述的厚实出新。金铮还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数十篇,这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界是不多见的。不少文章产生了很大反响。对这些文章我时有翻阅,并看到有的报刊对他的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赞誉。金铮的研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脉络,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近现代乡村史、中共革命史等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愈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瞩目。

3、我从事史学研究60余年,拉拉杂杂的论著也写了不少,我希望它们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对后世仍有阅读的价值。不过,我更寄望于金铮这一代中青年学者,希望他们能为史学界作出更多经得起检验的成果。  已有几家报刊对金铮教授做过比较详细的访谈,这几篇文章反映了他的成长历程、研究方向、学术成就、研究方法以及学术影响。当我向他谈起,我读过报刊对他的访谈时,他说这都是编辑、记者三番五次做工作才接受的。我知道金铮的个性,埋头做事,不喜张扬,律己宽人。他经常讲,学术不是生意场,学者当以学术立足,尽量少掺杂其他因素。我非常赞成这个看法,在

4、今天这个喧嚣的、浮躁的年代,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难得的品质。在当今,能将为学与为人结合在一起者,似乎越来越少了。有的所谓学术“权威”,并不是来自于学术成就,是很不正常的。  我和金铮是师生关系,1996~1999年他曾从我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又同在南开大学生活和工作,变成了同事。迄今,我们已经交往20余年了。尽管我们并不经常见面,但只要坐在一起,就谈历史、谈学术、谈人生、谈社会。他每次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回来,也都要和我谈新的学术动向、学术见闻。我曾与金铮合写过《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中国近代农村变迁》的文章,发

5、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在合作过程中,我们讨论了许多方面的学术问题,所以,我对他的了解是比较多、比较深的。不过,当我向金铮谈到写一篇评论他的学术研究的文章时,他连连摇头,笑称有“老师鼓吹学生之嫌”11。他说,他倒是想听到老师的批评,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术研究。他的反应,尤其是他的顾虑,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这符合他的个性。不过,我还是坚持写。为什么呢?我觉得金铮的治学历程、治学理念、治学方法,在史学界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也就是说,我没有将此仅仅看作他个人的事情,而是认为值得青年学者以及学生学习和借鉴。我都是91岁的老

6、“九零后”了,还有必要抬举一个晚辈、一个学生吗?  我想,以前几个报刊对他的访谈内容,这里不做过多重复了。我只是就我个人的接触和了解,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金铮生于冀中农村,那里曾是革命老区,这一背景对他后来的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影响。我是陕西农村长大的,知道环境对人的一辈子都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16岁考取大学,可谓少年才俊。在改革开放之初,能走出农村,接受高等教育是不可多得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大学任教七八年,在职考取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博士生,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南开培育的史学人才。我从20世纪

7、8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博士生近20年之久,博士生中大多数为在职教师,后来他们几乎都成为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教授乃至知名学者,金铮是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11  我觉得金铮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他特别尊重前辈学者,很善于从他们的成长和治学经历中汲取经验。我们见面时,聊得最多的话题,是史学界的名人掌故。我向他回忆,我求学和治学过程中遇到的老师和著名学者,譬如读辅仁大学时的老师陈垣、赵光贤、张星?R、余逊、柴德赓;读南开大学时的老师冯文潜、杨志玖、杨生茂、吴廷?G、王玉哲、黎国彬,老同学蔡美彪;留校任教之后与郑天挺、雷海宗、杨

8、翼骧、谢国桢、李何林、滕维藻、穆旦、梁寒冰的交往,以及五六十年代与范文澜、沈从文、郑振铎、吴晗、陈翰笙、白寿彝、尹达、齐思和、周一良、邵循正的相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与国外学者接触频繁,谈的较多的有周锡瑞、麦金农、傅高义、塞尔登、弗里德曼、范力沛、高博、李来福、乔伟、古德曼、山田辰雄、野泽丰、池田诚、西村成雄、三谷孝、顾琳、笠原十九司等。在言谈话语中,金铮能领略到这些学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