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3567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摘要: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新课标语境下,提倡注重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贯通。研修音乐欣赏对作文教学有重要影响,是作文创新教育方法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探究。 关键词:音乐欣赏;作文新路;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93-03 古人谈写作构思,提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观点,又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生动表现了想象和联想在创作过程中的超凡能力,可以打破常规,超越时空限制,达到文学创作的丰富与极致。听音乐作文就是通过“
2、音乐”这一媒介,唤起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审美结果。在相对局限的写作空间里,凭借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把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唤醒,并在作文课这一特定的氛围中获得理性思索,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感知品味,完成写作,升华主题,提升修养。7 音乐是自然界最原始的气息脉动,是使人类生命得以蓬勃的源头。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据古文献资料考证,先民们不仅早已萌动了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生发出许多关于音乐的起源及其实用功能的种种思考: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对万物、风声、气韵等等现象的模仿;音乐可以帮助人类呼唤同伴、感应自然、战胜敌人等。比如“呼麦”(又称“蒙古喉音”
3、),这种古老的吟唱艺术有数千年历史,在全世界独一无二。远古时期,先民在深山中活动,闻溪水湍流、瀑布飞洒、山鸣谷应,声闻数里,动人心魄,就出声模仿,以波浪起伏之声,模拟动物形象,赞美骏马草原,歌咏自然风光,专家称其声“高如登苍穹之巅,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这是音乐起源的朴素,也是音乐传达的极致。最早综合性阐述音乐及其的陶冶功能的应该是《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动,故形于声”等内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音乐的净化功能、礼序作用以及对人类
4、的终极安慰。老子与庄子是极懂得音乐艺术规律的智者,老子言“大音希声”,庄子说“至乐无乐”。资料记:庄子不只提出“至乐无乐”,而且把整个宇宙自然、天体运行看成是一首最完美、最和谐的无声乐曲。他认为音乐的规律与宇宙自然的规律之间是相通的,自然界本身含有音乐中所具有的许多因子,如节奏、韵律、和谐等。所以,在庄子看来,音乐是以大自然为蓝本而被创造出来的,而蓝本必定模仿于模本,自然美必定胜过人为美,无声之乐必定高于有声之乐。大约这就是“至乐无乐”的含义所在。古今中外,诗人与音乐人都是高居艺术境界之上的智者,俞伯牙与钟子期自不必说,嵇康临刑留下千古绝唱《广陵散》,王维、李煜、姜
5、夔等都是精通音律的诗人;莫扎特快乐、明亮、祥瑞、和平;肖邦怀想、忧伤、自爱、惮念,肖邦的琴声一起,空气清新、万象透明;巴赫则是自我完美的极致发挥……7姜白石是站立在音乐与文学两座大山之间的奇才。他似一条山间清泉潺潺而流,以清绝姿态应和山川日月,也为自己凉薄的生命之旅和拍。渺渺太湖之上,他青灰色的衣袖藏指,在历史的筝弦上轻轻一拨,便落指成彩,澎湃了音乐之海,强劲了文学之蕴,蓬勃了生命之魂,自我陶醉,闻者陶醉。诗作共录《白石道人歌曲》八十多首,其中有十七首自度曲,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资料。唐代诗人钱起,也是极懂音乐之人。一首《湘灵鼓瑟》,记录了他听乐
6、听到极致的美: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传说湘灵擅长鼓瑟,琴声悠扬,令水神冯夷情不自禁随乐舞蹈。可惜冯夷并没有真正听懂美妙乐声中潜流的悲怨之声,他的欢舞只是徒然;唯有被贬谪南行、经过湘水的“楚客”懂得湘灵的琴音。你听,凉苦深远的瑟音,缥缈入冥,金石悲哀,香草闻动,苍梧怨慕,尧女恸哭。悲风掠过湘江水岸,直抵八百里洞庭。蓦然回首,鼓瑟伊人,一曲奏罢,飘忽而逝,湘水长流,峰峦绵延,青山依旧。《旧唐书?钱徵传》称此诗为“鬼谣”。这本是一首古代应试诗,却是一篇
7、经典的听音乐诗文。湘神鼓瑟,曲声袅袅,诗人展开想象的羽翼,伴着仙乐,往返盘旋,尽兴驰骋,上天入地,以神来之笔,动情地描绘了湘灵鼓瑟的神奇力量,化无形为有形,景物人相,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末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实为神来之笔,自然精妙,道出音乐带给人们超越时空、超离自然的美妙体验,戛然而止,却余音绕梁,神思绵绵。7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用创新教育的方法传授知识,并注意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贯通,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本着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更需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情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