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225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找准教学切入点,引爆课堂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找准教学切入点,引爆课堂思维 [摘要]找准教学切入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巧抓题眼、巧抓矛盾、巧抓细节,有效切入教学,从而引爆课堂思维,让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找准切入点课堂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0-058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语文教学中找准有效切入点,往往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花。 一、巧抓题眼
2、,有效切入――“窥一斑而见全豹”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眼,是文章的中心体现,是建构全文的重要纽带,更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抓住了题眼,自然也就能明确重点,准确而迅速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旨。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笔者从题眼切入,抓住关键词“自豪”,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文中的‘我’是指谁?‘我’为什么会感到自豪?是什么原因促使‘我’感到自豪?”学生带着疑问深入阅读课文,体会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感悟小骆驼的自豪之情。 又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笔者
3、从标题入手,紧抓“奇妙”4一词,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首先提出统领全篇的问题:“国际互联网究竟‘奇妙’在哪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再如,教授《美丽的南沙群岛》《特殊的葬礼》《滴水穿石的启示》《山谷中的谜底》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美丽”“特殊”“启示”“谜底”等去思考梳理“它们在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自然就走进了思考、理解、分析、鉴赏、品味、
4、体悟的习得过程中。 二、巧抓矛盾,有效切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或前后内容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或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矛盾点和争议点,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大胆生疑、质疑,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通过记叙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5、,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在学习时,有学生感到疑惑不解:“彭德怀这么爱他的大黑骡子,他为什么还要去杀掉自己的大黑骡子?这不是割自己的肉吗?”于是,笔者及时抓住这一矛盾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4是啊,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命人杀了它呢?当他要杀大黑骡子时,彭德怀的心情真的平静吗?同学们,你能说一说你的体会吗?”通过这一矛盾的揭示,学生深刻感悟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领会到战士们对彭德怀深切的爱戴之情,从而真正把握了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蕴。 三、巧抓细节,有
6、效切入――“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节是文学创作中最小的组成单位,具有准确性、概括性、形象性、人文性以及情感性等特点。在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都可能是作者对语言文字的精心雕琢,人物中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眼神或细微的动作都可能蕴藏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不被注意的细节,巧设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细细品味、反复推敲、探幽析微,领悟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从而深化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感悟、鉴赏及品味能力。 如苏教版语文三年上册《掌声》一文中有
7、几处细节描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笔者抓住“默默”“总是”“立刻”“低”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作者为何会特别强调‘总是’?这样有何用意?轮到英子上台时,她为什么要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你觉得当时英子在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分析很快就能明白,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是因为她小时候生病落下了腿部残疾,怕被同学嘲笑,这深刻地揭示了英子胆怯、自卑的心理。4 总之,找准教学切入
8、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巧抓题眼,有效切入,要注意聚焦矛盾,设疑布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要把握细节,带领学生探幽析微,反复推敲,于细微处见真章,从而领悟文本深层的内涵。 (责编刘宇帆)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