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

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

ID:31401777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_第1页
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_第2页
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_第3页
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_第4页
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然与实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价值分析  摘要: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言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价值也同样为众人所熟知。而对顶岗实习价值准确、科学的理解是职业教育发挥人才培养功能的前提。本文着重探讨顶岗实习的应然性价值与实然性价值,以实现对其价值的完整性理解。  关键词:应然;实然;顶岗实习;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7-0082-03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两个尺度”理论,即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事实认识及价值认识两个方面。事实认识即对客观世界存在形态的研究,用于回答“是什么”问题

2、而形成的事实真理;价值认识即作为主体的人在客观事实面前应采取的态度及主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而形成的价值真理[1]。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即在学校与企业的预期规划下,学生到企业从事一定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此为对顶岗实习这一活动事实的认识,也是比较容易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关于顶岗实习价值的认识――则存在很大困难,学校与企业对顶岗实习的态度如何,实习结束后,双方要实现何种预期,等等,都亟待职业教育理论界的深入探讨。  一、顶岗实习价值内涵9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该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首先,清晰界定价值的概念有助

3、于我们对顶岗实习价值的认识。目前,我国学术界形成了“属性说”、“需要说”、“关系说”等几种价值界定方式。“属性说”主要从作为价值承载体的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角度认识价值;“需要说”主要从事物满足价值需求主体需要的角度认识价值;“关系说”主要以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角度认识价值,即目前较主流的价值认识观点。所谓价值,即客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同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2]。  由价值内涵可以界定居于其下位的顶岗实习价值的概念。所谓顶岗实习价值指的是企业及岗位所具有的属性与主体,即职业院校学生,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具体来说,即职业院校学生对企业及岗位所保持的态度以及通过该

4、活动实现的预期。从理论上讲,顶岗实习价值既不是一种实体,也不属于属性范畴,而是一个关系范畴,即表示顶岗实习这一活动客体与学生之间的特定关系方面的质、作用与方向。根据价值类型的划分,顶岗实习价值可划分为应然性价值及实然性价值。应然性价值在理论层面顶岗实习应该具有的价值,是基于该活动自身的性质与规律所应达到的状态,体现了人们对顶岗实习的的价值追求;实然性价值是顶岗实习在实践层面具有的价值,是人们通过具体行为实践所体现的价值。本研究从应然与实然两个维度对顶岗实习价值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其整体把握。  二、学生顶岗实习应然性价值分析  (一)基于实习的视角  毛泽东同志在《论认识与实践的

5、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一文中指出:“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9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都是不能得到的”[3]。因此,任何知识都是源于实践,而又归于实践。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经过两年的学校学习,有必要也有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带到实践中应用与检验。通过对现有顶岗实习模式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模式可分为两类:一般顶岗实习模式与置换顶岗实习模式。一般顶岗实习模式仅定位于学生到企业锻炼实践技能,促进其能力发展。置换顶岗实习模式定位于在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兼顾企业员工培训。目前,虽然企业员工的实践技能已达到相当水平,但在理论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还仍有待于提高。因此,在

6、这方面,顶岗实习依然有其用武之地。该模式的操作过程是将职业院校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员工培训相结合,即学生到企业顶岗,由师傅带领学习;而“被顶岗”的企业员工到学校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如此,便可在保证实训质量的同时,促进企业员工综合能力提升,实现双赢。  此外,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对学校与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意义。对学校而言,可促进其余社会需求对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而言,在于验证职业抉择,检视自身差距,提升实践能力;对实习企业而言,在于后备人才力量储备,提升社会影响力。总而言之,三方都能从中各取所需。  (二)基于价值类型视角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或是一

7、项活动的展开都具有多重价值,追求价值的多重化与最大化是人们对待事物和开展活动的共同目标。虽然,人们追求价值多样性,但是,这并不意味者“鱼与熊掌”9两者皆可得。该论断有一个前提性假设,即两者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可兼得。行为主体追求价值的多样性,也以这个前提性假设为基础,一旦发生冲突,即出现价值冲突问题,需行为主体进行价值取舍。那么,行为主体如何进行价值排序与价值取舍呢?总体上来讲,价值主体的背景、立场及认知的差别都会导致他们对价值判断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价值排序及价值取舍模式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