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ID:31400569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_第1页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_第2页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_第3页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_第4页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翻译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千百年来,翻译等值理论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翻译等值理论在运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翻译等值理论观点、概念及流派,并且仍在不断完善。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理论运用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自从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千百年来,人们在交流翻译活动中不断积累翻译经验,逐步改

2、进翻译方法,产生了许多翻译流派,建立了完整的翻译体系,创立了不同的翻译理论,翻译等值理论便是不同的翻译理论之一。翻译等值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  一、翻译等值论的起源  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也就是翻译的对等理论。我国古代的佛经翻译是最早的对等翻译,至唐宋之前大部分佛经是以词对词、句对句的翻译。三国时期支谦在《语法经序》中提出“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

3、经原则。隋朝彦琮在《辨证论》中主张译经“宁贵朴而正理,不用巧而背源”的观点。此时期的译文以“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6为标准,甚至为了力求保全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但是,这一阶段的译文由于过于忠实原文而显得译文晦涩难懂,甚至不明就里。  系统的等值翻译理论最初在欧洲萌芽、发展,其后为世界各国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并运用,是对翻译活动影响最大的翻译理论。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十八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他在1790年的著作《翻译原理简论》中提出

4、“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使得译文语言国家的人们能够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一样清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家严复所提出的翻译三要素“信、达、雅”中的“信”便是翻译等值理论的具体体现,是指原文和译文在思想内容和语义上的等值。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家费道罗夫(Fedolov),他在1953年出版的《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5、至此,翻译等值论就正式产生了。  二、翻译等值论的发展  翻译等值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贯穿整个世界翻译史,翻译学家和翻译工作者都力求把最准确、最流畅、最符合原文的译作呈现给译语读者。然而,翻译行为所涉及的是不同语言中的对应等值的信息,即“在不同的语言现象中求得等值”。由于语言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及语言信息在翻译中要实现“等值”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各翻译流派对翻译等值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对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的认定不尽一致。我国唐朝玄奘法师在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的过程中提出了翻译的标准应“

6、6既需求真,又须喻俗”。西方有翻译理论家提出用含义相对温和的术语来取代“等值”一词,如相似(similarity)、类似(analogy)、对应(correspondence)、相配(matching)、适合(adequacy)等。美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森(R.Jakobson)在《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指出“有差异的等值(equivalenceindifference)是语言中的基本问题,也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关键问题”。1964年,美国语言学家奈达(E.A.Nida)在《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

7、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强调形式等值(formalequivalence)和动态等值(dynamicequivalence)两个方面,主张翻译的等值首先是意义上的等值,其次是风格上的等值。德国翻译家科勒(Koller)则认为翻译过程中需要兼顾诸多非语言因素的观点,主张以目的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体系,把翻译等值内容分为外延等值(denotativeequivalence)、内涵等值(connotativeequivalence)、语言规范等值(text-normativeequivalence)

8、、语用等值(pragmaticequivalence)、形式等值(formal-aestheticequivalence)等方面。我国清代翻译家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中提出了“善译”的概念,“译成之文,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  随着人们对外交流的机会增多,需要翻译的材料越来越多,因此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的等值、等效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被引入中国翻译界,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