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

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

ID:3139740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_第1页
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_第2页
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_第3页
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_第4页
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接受与实现疗法技术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团体干预  关键词自我污名心理脱污接受与实现疗法团体辅导孤儿学生  分类号B849  1问题提出  孤儿作为社会上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具有与其身份有关的特殊心理问题。由福利院监护、集中在孤儿学校接受教育的孤儿学生,是接受政府集中教养模式安置的典型代表。他们虽然享有和普通儿童同样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权益,但是却被明显的从普通儿童群体中分离出来,缺失父母、亲人等家庭系统的社会支持,被长期隔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带有明显的“孤儿”身份污名化特征。在社会交往中,孤儿学生把来自于公众对他们的负面“身份标签”5认同、内化为自我身份理解的一部分时,就会形

2、成自我污名。所谓孤儿学生自我污名即是指孤儿学生内化公众对于自身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从而形成自我偏见和自我歧视的心理现象。国外以往研究表明,自我污名会给受污名群体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如降低受污名群体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对生活的希望水平,增强其抑郁、羞耻情绪;使其在社会交往中更容易选择逃避、退缩的方式来应对公众的拒绝等。国内以往研究表明,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测量结构由自我身份敏感、自我懈怠、自我疏离、自我狭隘四种特质构成。4~10年级高自我污名孤儿学生在人际交往时更容易做出被他人拒绝的预期,并倾向于把拒绝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孤儿身份;且7~9年级初中阶段孤儿学生的自我污名

3、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孤儿,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整合过程中,更加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因此,初中孤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害怕由于自己的孤儿身份而遭到他群体成员的社交拒绝。而这将十分不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故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进行心理脱污干预十分必要。  随着积极心理学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积极心理视角,采取各种积极心理干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人们更加健康幸福和谐发展。其中,由Hayes创立的接受与实现疗法(AcceptanceandCommitmemTherapy,以下简称ACT)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心理干预方法。ACT的治疗理

4、论框架包括六种核心治疗技术:接纳(acceptance)、认知解离(cognitivedefusion)、关注当下(beingpresent)、以己为镜(selfascomext)、价值观(values)、采取行动(con-mitted5action)。国外以往研究表明,运用ACT对高自我污名人群的心理脱污干预效果显著。如Hayes等人将90名药物滥用咨询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组进行干预,发现只有接受了ACT训练的成员在三个月后的污名化态度后测得分更低;Masuda等人分别对95名和22名心理健康污名的大学生进行时长为2.5小时的ACT干预,即时后测和随后一个月延时后测结果均表明

5、ACT干预在降低他们的心理健康污名上存在显著效果;Luoma等人运用ACT对88名药物滥用者的自我污名进行干预,发现被试的害羞和自我隐瞒的水平显著降低了,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则显著提高了。在国内,仅几个学者对ACT进行了理论性介绍,对ACT的实证性研究则较少,目前仅见到在临床精神医学领域运用ACT对癌症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所做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ACT能有效缓解癌症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心。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初中阶段孤儿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孤儿学生自我污名心理测量结构表现,结合接受与实现疗法的理论框架,设计出一套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心理脱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依此对高自

6、我污名初中孤儿开展积极团体干预,从而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研究假设为在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心理脱污的团体辅导干预中运用接受与实现疗法的治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其自我污名水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某省孤儿学校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初中孤儿施测《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按施测所得总体自我污名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将前27%定义为高分组,从高分组随机抽取40名具有高自我污名倾向的初中孤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人,女生12人。将这40名被试孤儿随机分配成同质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人。其中,实验组男生13人,女生7人,年龄14~16

7、岁(平均年龄15.30±0.98岁);对照组男生15人,女生5人,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15.20±0.83岁)。  2.2研究工具  2.2.1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5  研究采用王晓娜2014年编制的《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现场回收,评估初中孤儿学生的自我污名水平。该问卷将孤儿学生的自我污名分为自我身份敏感、自我懈怠、自我疏离、自我狭隘四种特质。其中,自我身份敏感是指孤儿担心来自非孤群体的歧视与偏见,从而产生对孤儿身份的消极情绪体验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隐瞒其孤儿身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