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604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机械创新实验班为对象,研究了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46-02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教育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过去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导”作用过大,学生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和禁锢,久而久之形成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因此,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1]。6 为探索实践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从2012级开始,大连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设立机械创新
3、实验班。实验班秉承“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实践为重、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锐意创新、善于协作、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机械学院参加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竞赛获奖的质量和数量。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和实践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类专业,应该将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列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制订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时特别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将理论、实践教学与
4、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增设了批判性思维、最优化方法、科技创新思维等课程;将原来侧重理论的、彼此独立的多个课程设计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训,从而使实践教学系统化、模块化;并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增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及部分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从而使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为旨建立科学、完善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 此外,鼓励教师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敢于创新,灌输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教育思想,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积极探索、共谋创新的生动局面。 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6
5、根据机械类专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优化创新实验班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面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具体表现为:①加强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数理、人文素质、计算机和外语等通识课程的学习,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此外,在创新班培养方案中增设了批判性思维、科技创新思维、数学建模、计算方法、最优化方法等课程,为创新班学生将来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基础。②拓宽口径:基础课与专业课程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等知识于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下,适当减少课程门数和学时数,增加学生
6、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而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发现和思考问题直至最终解决问题。③重视实践:在培养方案中将原有专业基础平台上侧重理论的彼此独立的课程设计改为能将理论和实践较好结合的各种实训项目,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④培养创新:注重学生科技创新、科技写作、语言表达、人文素质、工程意识、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撰写立项说明书、设计及制造作品、答辩等环节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表达能力、考虑问题的周到性、逻辑严密性等,提高创新实验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完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重点,将通识教育、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
7、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新的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3]。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实6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机械创新实验班的实践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应用的角度构建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得较系统的机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四、参
8、加各种大学生竞赛,进一步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