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ID:3139525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_第1页
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_第2页
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_第3页
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中求异,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说过,在相同的数学问题中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是一个人发散思维的象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相同的问题不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人云亦云.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不利的.原因是课堂中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学生基于这些共同点进行思考.但是,要想具有发散思维还需要学生找到“异”点.倡导这种不同之处,学生才能将自身的想法彻底表达.  一、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人是通过用眼睛观察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因此,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础的方法.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样离不了观察,学生要想拥有创

2、新思维,那么就需要从事物中找到不同点,从共同的地方发现不同之处.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老师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如何去观察题目或者一个物体,告诉他们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不能从单个角度进行片面的分析.同样在提出问题方面,也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提问,在观察物体时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接着再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侧面积”时,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然后,进一步观察圆柱体有多少个面.在上课之前教师就为学生准备几个相关的几何模型,通过观察这个模型来了解模型有多少个面.最好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圆柱体有什么特点.4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先观察圆柱体的高,接着思

3、考能否测出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周长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便会逐渐联想到如果将侧面展开,这样就可以找到周长的意义了.最后学生发现侧面积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接着,教师给学生引出圆柱体的几何概念,通过对圆柱体概念的巩固,学生很容易理解圆柱体侧面积的求法.  二、移花接木,促进求异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中有时候积极参与进来,但是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是因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时候,通常是学生在插话的时候,学生这时候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中,并没意识自己需要遵守课堂纪律.这时候学生发言的内容是学生自己想说的话,老师应该听一听,这些都是课堂生成,是很宝贵的教学材料,对于学生而言是心中不

4、理解的地方.但是课堂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先将课堂纪律性强调一下,接着利用学生的这些课堂生成,移花接木产生新的课堂内容.这些新的生成内容可以带领学生走向新的思维层面,学生在自身产生的思维产物下,逐渐拓展创新.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先让学生自己去看看三角形的种类,接着去观察三边关系,学生这时候就会说出一些结论,有些学生会直接站起来回答,并没有举手发言,老师先要教导他们学会课堂举手发言,虽然是小的举动,但是却是学生遵守纪律的体现,接着老师按照学生的角度,去进行课堂生成性教学.比如有些学生直接提出了三边的正确关系,那么老师便可以放弃之前的教学路线,直接

5、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采用实际例子去验证.  三、敢于质疑,体验多样解决问题策略  学生思维要想得以拓展,质疑是必不可少的,都按照平常的思路去分析,学生自然会循规蹈矩地去看待问题,那么便不能够发4现问题的其他方面,对于简单的问题而言还可以应付,但是如果学生去解决有难的问题.那么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就会显得片面,不能找到其他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的发散性.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一般老师都是先采取课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推导公式,将公式先教给学生,底面积乘高.但是什么是底呢?是不是每个面都可以成为底面呢?这些问

6、题学生并没有提出来质疑,虽然是很小的方面,但是在这题中:“小张买了一棵大树,想制成木料,要想制成长方形的木料,但是体积有要求,要小于0.35立方米.这根木料的长是5米,如果要制成横截面为0.06平方米的长方体木料,那么体积是多少呢?符不符合要求呢?”学生可能会将问题复杂化,认为要计算出底面积然后再乘高,但是如果仔细思考面积公式就可以发现,底乘高乘宽,其实运用到其中就可以直接用0.06×5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这里便体现出来了,质疑问题能够让学生思考多方面的内容,将问题看得更加深入.  四、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发散性思维能够让学生拓展更多

7、的思路,同样学生在平常学习中,要尝试着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拓宽解题的思路,这样更容易提升思维发散性.学生不需要全部循规蹈矩,可以自己尝试着去思考一些不同的方法,去同中求异.当然这些最基础的内容还是需要学生去掌握的,这些是基础,在基础内容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拓展发散.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的加减运算法则,但是其他方面的呢,学生能否去思考出来呢?能够根据已掌握的法则去推导加减乘除有什么共同点呢?老师可以利用例题去帮助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比如189-4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有些学生可能就一个一个减,最后将总数再加起来,虽然方法是非常稳妥的,但是却是非常麻烦的

8、.那么怎么用简单方法去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