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173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以问题为导向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问题为导向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摘要:学习中国古代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和文化,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以及发展历史。 关键词:问题导向;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让学生知荣辱,知兴衰,学会以史为鉴,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这也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职责与荣誉。 一、“问题导向”基本概念 1.“问题导向”的概念认识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
2、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用心规划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答案,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2.“问题导向”的价值认识 “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认知思考、价值观念升华这三个主要的教学步骤。问题导向突出了学生的主要价值,把教师的价值放在引导与辅助的作用上,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参与的一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4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的教学问题 1.价值观狭隘,心理素质较差 受应试教
3、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往往都习惯性地重视成绩,在教师的传道授业中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导致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很差,受挫能力也一般。 2.判断能力低,思维能力差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事件与人物,而且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不采用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判断能力差,思维能力差的不良后果。 三、“问题导向”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智慧 问题是激励学生进行思考的前
4、提,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大脑思维逻辑的转动,又可以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处在问题―思考―启发这一思维循环中。学生不断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与全面。 2.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学习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脉络清晰地沿着问题讲解有关历史与社会的知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讨,能够使学生很快地分析问题,找出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极为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4 1.以“导”为前提,引发学生的学习
5、兴趣 问题导向主要在于“导”,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做成PPT,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相关文字与图片,甚至是视频资料。比如在《探寻丝绸之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观看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丝绸之路的伟大与辉煌。 2.以“导”为媒介,引领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历史知识提出各种具有代表性、启发性
6、的问题,以此为媒介,来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向的时候,必须有针对性地依据本节课需要讲授的知识来进行问题探讨,巧妙设计问题答疑解难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3.以“导”为中心,引导学生交流 “问题导向”终归需要由问题导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比如,教师在开展交流互动活动时,可以安排小组互动模式进行交流与探讨,此前,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7、4.以“导”为关键,引入知识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比如在讲授《祖冲之与圆周率》时,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再引入下文。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圆周率。如果学生回答学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接着引入下一个问题:大家是否知道圆周率的历史来源呢?层层递进的提问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既联想到生活中的数学运算,又兴趣浓浓想要探求圆周率的历史起源。这样课堂教学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考意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
8、要教学手段。教师应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与改革不适应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所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应引起初中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之辨(四)专题四“评价标准”之辨:直面应试教育下的评价困局[J].新课程教学,2013(5). [2]韩贤发.因“学”设“业”“业”当有“效”: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有效性设置初探[J].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