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0430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先秦显学考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先秦显学考据 摘要:先秦的显学包括儒学、墨学和杨朱的学说,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然而儒家思想却在后世得到了传扬,其余两家学说渐渐湮没无闻,除了封建统治阶级有意为之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由三种学说的特点决定的。 关键词:先秦显学;儒学;墨学;杨朱学说 一、先秦的显学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两家学说之外,还应当再加上杨朱的学说。儒、墨、杨三家学说在当时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是为先秦显学。 早在孟子就说过:“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虽然向来正颜厉
2、色,但是从来是以循循长者形象示人,对于他这样教养的人来说,类似这样直接把对手比作禽兽的态度实属罕见,不仅太失风度,而且难脱人身攻击之嫌,这里面的原因就值得细细推敲了。 究其原因,孟子是看破今后天下唯有这三家能够一争短长。“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当时已经形成了儒、墨、杨三家学说鼎立争胜的局面,“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深深担忧这一点,所以难免一反常态而失之言语,带出深切的个人情绪来。4 孟子之所以对杨墨如此忌惮,原因就在于先秦的学术虽然有众多的种类,但唯有儒、墨和杨三家是直接针对人生
3、观和价值观的讨论,是能够真正深入到凡人内心的基础性学说。马克思说过:“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一种在社会当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成型的观念会左右人的决定。(这就是西方哲学所讲的人生观了,在中学里体现为“禀赋”“气质”与“心性”)。 正如孟子所说:仁义,为我,兼爱――这三家分别代表了三种人生态度。如果说道法兵纵术业有专攻,仅为某些人士所钻研的话,那么儒墨杨则更加通俗,一部《论语》不过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起居,但是为人的道理也在里面了,“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仁义而已。墨子全书数万言,后人记住的不过是“兼爱”两字。杨朱的学说中心呢,则
4、是简单的两个字“为我”。 二、儒家学说的特点 儒家明显区别于其他两家显学的特点是其入世性,儒家学说是极为强调社会分工的,是区分尊卑贵贱的,天子穆穆,诸侯煌煌,孔孟都是默认阶级的存在与剥削的合理性的,认为从政者的大人君子是高于其他职业的存在,对于“腓无跋,胫无毛”,凄惶忧天下之不足的墨家门徒从来都是抱有鄙视的态度。 宋神宗有一次与宰相文彦博谈朝政时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话当中充满了阶级优越感与智力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贯穿于儒家经典的始终。孟子说
5、:“4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这段话当中以悲天悯人的语气模糊地提到两种人,士是弘毅自强、任重道远的,民是各自为生、善变难治的。孟子说这话的时候不见得将出身阶级纳入考虑范围内,但由于“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遂逐步形成了王朝的士族集团,而上文提到的这种优越感也可以看作官僚与士族对于治国的独尊意识之本,上应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理想,工农商贾隶不足道哉,唯有进入体制内参与政治方是最高的职业。这即是儒家所灌输的统治者与整个文官系统的精神根基
6、。 三、墨杨学说的缺陷 墨子原本是儒家出身,但随着学问的进步,愈发感到儒家学说的繁琐,他认为统治者不应当高高在上,应当时刻以天下为怀,“黍稷不二,羹?u不重,饭于土?g,啜于土形,斗以酌。”则是他心中的完美领导形象。至于“?a仰周旋威仪之礼”,则是“圣王弗为”的糟粕。 而同为显学,儒墨在民间最重要的区别则是,“墨子爱无差等,而视其至亲无异众人。”爱其子,则要疼爱天下人的子女,爱其父,则要孝敬天下人的父亲,诚然是慈悲心肠,然而听来似乎却有些不近人情:为长者折肢是一个概念,而以一人身奉天下,则类似援天下以手,挟泰山超北海之类了。 杨子无书,
7、但他说:“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4既不去侵人,又能够存己,岂非很多人心中的意愿?代表了某种独立的人格,可谓与众心有戚戚焉。但过犹不及,杨子过于强调自身的可贵,却忽略了集体的价值,成为一大败笔。 当年姜太公治齐,有两名高洁之士,躬耕于陇亩,不处世俗,不友王侯。于是姜太公二话不说把这两位高士都杀了,只因他正要大展手脚推行政策,二人不贪赏且不能罚,历来治国之先,在于正风气教化,而杨朱的理论会造就一个无序之国。 四、儒家文化得以流传的原因 墨子的行为很高尚,很让人感动,但却是超越了时代的产物,就如同在封建社会里推行共产主义一般
8、不切实际。 而杨朱的学说则沦为了彻底的利己主义。孔子很看不起那些明哲保身的乡原人士,孟子说:“舍生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杨子那一套自我主义若是推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