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7694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互动让物理生态课堂变“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动让物理生态课堂变“美”摘要:对生态课堂中生态要素的认识和相互间关系的研究处理,直接影响生态课堂的效率。使生态要素间的关系和谐统一,课堂效率得到优化是作者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深切认识到,加强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互动可以让物理生态课堂变得“美”起来。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态课堂互动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方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师生、生生、师师间关系的处理对生态课堂的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只有把握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使物理生态课堂变“美”,那
2、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加强师生互动1.分层教学,一起参与,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3、;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1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中设计好各个环节: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作业、练习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后进生应该强化练习,学优生“吃不饱”时,适当
4、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内课外分层指导:因人因组而异,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特长学生品质的指导辅导时,对后进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学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对特长生细心呵护重点培养。考核分类检测: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5、2.及时关注,相互信任,创造师生互动的条件。在师生双方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对方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生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任何行为得不到对方的注意和关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和余地都不会太大。老师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面对高一新生的时候,他们还未认识你,你却能一下子说出他们的名字,很容易获得学2生的好感。在对学生提问时,目光注意着他,对其回答做积极的评价,也能增强师生间的好感。师生间的信任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与理解,相互融通与达理,相互平等与
6、协调的人际关系,有这种人际关系,才能创造宽松的、和谐的互动平台。实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做出努力,但是在这两个方面,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说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为建立这种信任关系做出更多的努力。无论所教的班级多差,从来不给学生扣差帽子,从来不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从来不在课堂上指责学生,实践证明这样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以前轻松得多。3.积极对话,共同分享,发挥师生互动的实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
7、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地“倾泻”而是平等地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对话是平等的,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的。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共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合作、友爱。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当学生与教师的兴趣、智慧在共同的问题上集合时,双方会在认知、情感、社会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这时教师可能是倾听者、观察者,理解学生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为,也可能是引导者、支持者,推动学生按他们的逻辑与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当然,教师还可能是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
8、、欣赏者等。总之,在师生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学生可以分享教师丰富的经验,教师可以分享学生独特的经验,还可以分享同伴的共同经验。这个过程中充满自然与和谐,3充满创造与快乐,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实质。二、加强生生互动1.转换教学模式,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参与探究。如果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在多向交往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教学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灌输。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内心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