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

ID:31380205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对策研究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可见,我国已将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闲暇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推手,不但对教育改革、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2、:对策;闲暇教育;高职院校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有效地缩短了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由此也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闲暇时间的利用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双休日加上寒暑假,闲暇时间会更多。这些人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闲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程度以及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闲暇教育的理论渊源及科学内涵  在西方社会中,关于闲暇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很早就有人做出过论述,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闲暇视为一种自由

3、的、有意义的活动,这可以说是闲暇教育思想的萌芽。4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把人一生的活动分为五类:“第一,直接与生存有关的活动;第二,间接与生存有关的活动;第三,抚养和教育后代的活动;第四,维护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第五,闲暇时满足各种情感的活动。”[1]他还预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闲暇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就会更加凸显。  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注重闲暇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实施闲暇教育的国家之一。“美国理论界对‘闲暇’做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定义就是以时间来衡

4、量的一种存在。它表示一种特殊的时间――一个人可以得到自由的时间。”[2]闲暇教育理论家蔓蒂与奥杜姆对闲暇教育的内涵作了较深入细致的澄清,他们认为闲暇教育是一次帮助人们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全面的社会运动,帮助人们认识和确定自己的闲暇价值观念、闲暇态度和闲暇目标的一个过程,帮助人们在闲暇生活方面做到自我决断、自我充实和积极进取的一个途径,发掘人们的潜力,提高人们闲暇生活的质量等等。哲学家查里斯?布赖特比尔的《以闲暇为中心的教育》也明确提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此后,闲暇教育在美国迅速兴起,被全体社会成员认可和接受。到

5、了20世纪60年代,闲暇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少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1974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届全国闲暇教育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编写并向全国发行闲暇教育资料;1984年9月,该组织在法国巴黎的一次有关闲暇问题研究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领域内的全新课题。”[3]  我国早在2000年前的《学记》里就有这样的论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居学是相对于正业而言的,就是说在家休息时也要学习。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了对国外闲暇教育书籍的介绍与思考。1987年,张新平在《教

6、育研究》上发表的论文《关于闲暇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使暇教育进入了国内学者的视野。2000年,马惠娣翻译的《休闲研究丛书》标志着闲暇教育的研究正式传入中国。  关于闲暇教育的涵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是在《教育人辞典》中,闲暇教育指的是在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二是闲暇教育是“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生的、连续的教育活动。”[4];三是闲暇教育是指“利用人们的闲暇时间,按照某种目的要求(尤其是‘乐生性’

7、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不断提高受教育者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自我完善的一种终生性的有计划的活动。”[5]  目前,对闲暇教育国际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6]  二、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党在十六大上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发挥社会的构成主体―

8、―4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社会主体形成和谐的自我,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这一前提是社会要满足人的合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后三种为精神性的价值需求。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会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闲暇教育,使社会个体的闲暇生活丰富、健康、高雅,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