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388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生态文明新常态下的两湖地区城乡发展模式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新常态下的两湖地区城乡发展模式解析 摘要:解读了生态文明新常态的内涵,分析了两湖地区城乡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就两湖地区城乡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两湖地区城乡;发展模式 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城镇和长株潭城市圈及周边城镇在现阶段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必将影响和发展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带,所以,本文将两湖城市圈以及其周边城镇形成的经济圈统称为两湖地区城镇。 1对生态文明新常态的内涵解读 1.1实现新常态的条件 新生态文明(ecologicalcivilization)下的城镇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
2、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2实现生态文明的方法4 生态文明的思路应当是:通过目标导向(确定中长期目标)或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污染重大问题),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满足两湖地区城镇建设的需求。应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使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协调;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把环境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以法律、标准、执法监督、经济
3、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作为抓手,加大检查、信息披露和处罚力度,形成环境“倒逼”机制,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投入和废物排放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两湖地区城乡发展制约因素 2.1乡生态保护欠完善 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带来了农村常住人口的减少,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帮助农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这也促使农村住宅的空间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景观管理的缺乏尤为严重。在湖南常德石公桥镇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该地的经济由于城镇一体化相对发达,虽然许多历史遗迹被画线保护,但周边生态环境的连续性显得较弱。 2.2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少 两湖地区城乡建设“重外轻内”,在基础配套设
4、施上欠投入,许多城乡结合部村民盲目扩大宅基地,旧屋不拆直接新建,为了在建设开发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补偿款导致实用性差,城镇面貌连续性不强。在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利用方面也十分欠缺。 3两湖地区城乡发展模式研究 3.1两湖地区城乡发展研究方法 两湖地区城乡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即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差距较小、社会保障体制健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运用3S+3L理论研究方法,3S“Slow(慢节奏)+Small(小型化)+Sustainable(可持续)”4以及3L“LowCost(低耗费)+LongTerm(长远期)+LogicalDevelopment(理性开发)”,此类发展运营理念与城镇
5、建设在生态保护与开发方面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以提高城镇质量为目的进行环境治理,重塑环境友好型社会风貌,建立“慢节奏”的小城镇生活模式,对适应新常态有重要的意义。 3.2两湖地区城乡发展体系研究 3.2.1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主要涉及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3大产业。 3.2.2城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 3.2.3生态环保体系。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光种草,要做到乔灌草花科学搭配,针阔叶树种混交;讲求树种结构选择的生态性、适应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相互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镇外围还可建设成片森林或森林带,发挥
6、森林调节气候、清洁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多项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型小城镇,还应实施雨污分流。两湖地区城镇建设还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对城镇建设的影响,避免受自然灾害困扰。 4结语 2015年两会提出的“生态体制改革”4新常态,为两湖地区城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不但可以带动城乡发展,而且可以拉动整个板块的经济升级,从而使得中部地区在未来致力于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带动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对两湖地区城乡建设发展做了一个展望性研究,由于知识面有限只能进行初步的探讨,有待于今后继续摸索。 参考文献 1郑阔.两湖城市圈协同发展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案研究[J].知识经济,2010(6)
7、2李玉恒.中国城乡发展转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J]经济地理,2013(1) (责任班级舒丹丹)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