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1835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浅谈大豆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大豆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豆是豆制品最主要的原料,是人们日常生活摄取蛋白质最主要的来源,因此,培育优质大豆是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部门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优质大豆种植技术现状方法 前言:近年来,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产量有些根不上需求,下文就来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培育更多优质大豆,满足人们的需求。 1.大豆种植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豆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物,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同时也带动了诸多其他
2、行业,尤其是食用油市场。全球有八十多国家在种植大豆,同时也在做有关大豆的产业。大豆最早产于我国,而后不断传入其他国家。在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十分广泛,相对而言,东北地区大豆较好,全国40%大豆来自于东北,该地区大豆播种的时间均为四月底至五月初,而成熟的时间大致在九月份。黄淮地区与东北地区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黄淮地区大豆播种时间较东北地区晚,为六月下半月,丰收时间为九月底。 2.常见的大豆种植技术 2.1垄上精量双行播种4 这一种植方式起源于黑龙江,这种播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垄上精量双行播种期进行的,过去,
3、由于科技不够发达,人们多利用人工量距,随着科技的发展,播种器完成了这一工作,同时,结合摆种的优势,提高了种子的出芽率,改善了种子的产量与品种质量。目前,黑龙江仍以这种播种方式为主,并逐渐推向全国。 2.2等距离穴播种植法 这一方法多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区,小型种植区一般不会出现,相对而言,这种方法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这种方法会刻意的扩大穴与穴间的距离,而扩大间距的目的是为了延长封行期,进而使大豆植株出芽后植株间的距离增加,光照与通风效果也就更好,进而实现增产的目的。 2.3波浪冠层种植法 从字面意思理
4、解,就是要将大豆植株种植出波浪般的效果,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让大豆植株叶片接触光照及通风,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这一种植方式在进入到种植后期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光照与通风,避免底部叶片由于通风不足而导致叶片枯黄与腐烂,进而确保植株生长旺盛,提高产量。 2.4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4 说道这一技术不得不提垄三种植技术,所谓的垄三种植技术就是使用垄作技术种植的同时利用三类机械化的种植技术,包括垄体、垄沟定期翻耕;底部深层施肥;垄上双条精准播种。而四十五厘米双条密植种植技术就是在垄三种植
5、技术使用的基础上密植,密度要从最初的六十五至七十厘米的行距缩到四十五厘米的行距,并且双条密植。这种种植方法是融合了垄三种植法以及高密度种植法的多项优势整合出来的。常见的波浪冠层种植法有三种。要使得大豆植株的冠层形成波浪市其实很简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间隔着种植两种品种不一样的植株,这两种不同品种的植株的平均高度要有一定的差距。第二种方法是间隔喷洒不同剂量的肥料,第三种是利用三碘苯甲酸。 3.大豆种植过程中的关键 3.1厘米双条密植种植技术的关键 这一技术是种植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大豆密植,促进大豆产量
6、的提高。这一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操作性与适用性较强。该技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种与种子的处理 在播种之前要进行种子的选择,首先要选择没有雀斑、虫食粒与其他杂志的大豆作为种子,然后选用优质的种衣剂进行包衣,降低被害虫与病害侵袭的几率。 其次,合理的轮作与整地 要想实现大豆的高产,关键是要避免迎茬与重茬,尽量选用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平川或者是二洼地种植,将没有深松的地块进行耙茬深松,耕翻的深度在18厘米到20厘米之间,做到土地平整,方可投入使用。 再次,施肥4 一般情况下,每公顷需要施8
7、%以上的有机肥十五吨以上,与整地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如果选用化肥作为原料,每公顷的施肥量要适当的增加,采取科学分层施肥的方式,第一层在种下四至五厘米处,第二次在七至十四厘米处。 最后,播种 完成上述工作后,可以进行播种,在本地气温达到8℃时可以进行播种,采用垄上双行等距离精确数量进行播种,大行距45厘米,双行小行距在10厘米至12厘米之间,每公顷约有大豆苗35万株。 3.2波浪冠层种植技术的关键 首先,高矮品种可以穿插种植 由于植株的高度不同,自然会形成波浪冠层,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先通过小面积
8、试验,然后大面积种植,但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成熟期接近的品种。 其次,相同品种隔行种植 相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密度进行隔行种植,形成人为的波浪冠层,随着环境的变化可以让植株的高矮发生变化,通过改变施肥量及种植密度进行株高的控制,促进光合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俊生,魏兆凯,黄文明.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农机化研究,2008,08:250-252. [2]肖佳雷,赵明,来永才,李炜,毕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