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30讲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31.(2016·全国卷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B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
2、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 商周时期的铭文并不属于新的文字体系,A项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关于青铜器功用的信息,D项错误,排除;由铭文的内容“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重视家族传统的继承,C项错误,B项正确。2.(2015·福建·13)如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B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3、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解析] 据题干对“历”和“史”的解释,可知历史是对过去的事实的文字记载,故选B。A项只是对“历”的解读;C项中书籍与题意不符;历史不是文化形式,故D项错误。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D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5、16·全国卷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 A、D两项违背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这两项说法偏颇,排除;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初尚武、开拓
6、进取的时代风貌一致,故C项正确。5.(2016·全国卷Ⅱ·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B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 A项错误,统一文字是在秦朝;由题干可知,经文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这反映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6.(2016·皖南八校)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
7、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C )A.与书法相伴而生B.与文学相兼而成C.追求神韵与意趣D.画、诗、书相融[解析] 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画的特点,与书法为缘,并不是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