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30讲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B )A.
2、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解析] 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可知该史实的发生在春秋时期,时代特征是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项正确;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A项错误;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在商朝出现,C项错误;《左传》作者只是记录“信”字的产生,不是发明,D项错误。2.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C )A.魏晋时
4、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 A )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画和戏曲
5、艺术、书法艺术。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故A项正确;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中图示展现的是由象形到表音,故B、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明显错误。4.右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从中可以得出( C )A.“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B.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C.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D.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早期政治时代和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依据所学,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
6、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而西伯侯为周文王;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标志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这与题干中“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不符,故A、D两项错误。商代的黍稷种植是否相当发达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文字,故C项正确。5.(2016·沈阳)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魏晋南北朝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书法艺术的产生B.唐朝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对规范和
8、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6.(2016·永州)“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