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1097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思考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剖析阅读教学的成功案例,离不开独具匠心的“读”,在“读”中悟出文章精髓。那么该如何注重阅读教学中“读”这一环节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30-01 新课标提倡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是我国语文优秀传统
2、中一种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现在新课标实验教材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读” 的教学。古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就是强调“读”的重要吗。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士比亚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可是,在阅读课堂实践操作层面,存在有为“读”而“读”、浅表化、无效化的不良现象;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阅读教学中“读”的性质特点,科学调度“读”书策略,有效预设“读”4书环节
3、,严谨把握“读”书时间,切实把“读”作为实施多边对话、启迪思维、积淀语感、深化文本理解的有效途径。 一、“读”的“目的性”要明确 阅读教学总要“读”,总要或多或少地设置“读”书环节,但作为课堂引导者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每一次的读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疏通字词、感知性的读,还是上下勾连、理解性的读;是品味涵咏式的读;还是背诵积淀性的读;施教者对此要心中有数,要携着“目的”实施“读”书,切戒目的不明,为读而读,泛泛而读。为了使学生读有一得,教师都应在学生“读”时布置相应的题目。 如学生阅读《石钟山记》、《失街亭》、《群英会蒋干中记》,要求学生划出
4、苏轼“三笑”、马稷“三笑”、周瑜“三笑”,说出“三笑”的内涵;学生阅读《雨中登泰山》时,引导学生全文的神韵就在一个“雨”字,读后能口述雨中的一景……通过设置问题,学生的“读”“目的性”就明确了。并且学生带着问题,读得认真,读后有思考,有发言,有争论,课堂气氛活跃了。 二、“读”的形式要多样 语文教学中“读”的形式要“量体裁衣”,体现多样化。“读”可以集体“读”,也可以个人“读”,还可以角色“读”。不同的文体“读”的形式也应有所不同: 诗歌和散文:满怀感情,边“读”,边想象诗文中的意境。 戏剧:分组分角色“读”。 说明文和议论文:快速“读
5、”。4 小说:可全文“读”也可就重点语段“读”,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做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使学生自觉地品味作品的感情韵味,提高品味、鉴赏能力。如对于“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对于优美散文……的多样化“读”,做到了“读”的基本技能: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真正使“读”的魅力展现:文意、文情、文势、文趣都展现出来。譬如在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中“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其实写到了人生的三个
6、画面,蕴含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感慨。所以这些,学生通过满怀感情,边“读”,边想象词文中的意境,那对这词的意境肯定会收获更多,也更深刻。 三、“读”是知识积累的需要。 高中生兴趣广泛,对书报都喜欢看看,但浏览的多,精“读”的少,思考的少,养成了一种惰性读书的习惯。这样长期下来,知识也积累不了多少,特别在写作中表现出冥思苦想、点水难滴、语言干巴、无从下笔、无素材可写。巴金在回忆学生生涯与创作的关系时就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虽然我对其的任何一篇都没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懂得所谓的“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
7、些都是我“读”出来的。”可见,没有巴金学生生涯的多读,便不会成就有一代大师。4 但在现今的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读了一两遍,便提出诸多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可以说,离开了对课文的认真阅读,那些所谓的讲解和分析都最终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对散文、古诗文的教学,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去“读”,要大胆走出“重讲析轻朗读”的误区,要始终把学生的“读”放在阅读教学的第一位。 现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提出要把积累各种素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在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
8、的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通过多“读”,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