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10322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如何有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 走进文本是指引领学生潜心会文,融入文本,与文本零距离对话;走出文本是指依据文本,提供学生语文实践的机缘,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如何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呢?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文本特点,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世界。 1.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问题的设计。
2、初读文本时,教师要抓住体现文本内涵的关键词、重点段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自觉主动的探索中走进文本。例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我对这句话进行了整合,把它分解成了这样两个问题:“儿童多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紧扣文本内容设计的两个问题,促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了他们走进文本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有效地引领学生在阅读探究中直奔文本内容。6 2.
3、创设文本情境――在感知中走进文本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是读者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的人物、表达的情感才会产生亲切感。教学时,教师运用音乐、图画、视频、语言描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生动、可感的文本情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其在情境中与文本亲密接触,体悟文本意蕴。教学《水》一文时,因为学生没有与作者一样的生活体验,没有对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现状的了解,所以他们很难体会到作者“饿水”的心情。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幅缺水地区“土地干裂”的图画、人们挑水取水“排成长龙”的图画等,使学
4、生直观地感知了我国部分地区严重缺水,人们生活因为缺水十分困苦及人们对水的渴望,他们获得了最真实具体的感性经验,较为深刻地体悟了文本的背景及意蕴。 3.创设想象情境――在揣摩中走进文本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开掘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使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走进文本,体悟文本内涵。例如,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时,我抓住文中的三句话创设想象情境。一是抓住“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引导学生想象姐姐洗衣、烧饭、插秧和挑柴的情境,想象姐弟在一起无忧
5、无虑开心生活的情境。二是抓住“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6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姐姐是如何的痛苦,孙中山又是怎样苦苦地请求妈妈不要再给姐姐缠足的。三是抓住“‘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引导学生想象孙中山站在门外,听着姐姐那绝望、凄惨的哭喊声,他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创设的三处想象情境,情感上层层递进,学生在揣摩人物的内心中感触自然生发,真切地体会到了缠足给姐姐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心灵上的伤害,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感悟缠足这一封建
6、陋习对妇女及其家庭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仇恨”这一教学难点。 4.创设品读情境――在体悟中走进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品读机会,并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品读中走进文本,加深对文本的体悟,获得情感的启迪和升华。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体会谈迁坚定不移的信念是重点。为此,我适时创设品读情境,补充了史书中记载的谈迁向朋友诉说他在北京境况的一封信的内容:“谈迁一身破袍衫,一副
7、穷酸相,为求一手史料拜访达官名士,受尽冷遇和白眼。有时候,他在京师郊外跋山涉水,寻访遗迹。为此,他时常迷路,只好去向农夫和牧童们问路。别人都笑他又傻又痴,他却一点也不在乎。当他来到崇祯皇帝的陵墓前时,他久久不忍离去,还在小纸片上飞速抄录碑文……”背景资料的适时补充,让谈迁的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在品读中悟情,在品读中感慨,在品读中走进文本与谈迁共呼吸、同悲喜,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人的悲凉与孤寂,体会到他坚定的信念。6 5.创设互动情境――在思辨中走进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8、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围绕文本的重点、难点、矛盾点、空白点等创设或对话、或讨论、或合作、或辩论、或交流的互动情境,能激发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