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

ID:31308938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_第1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_第2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_第3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_第4页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策略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走进文本”、“课堂提问”、“评点语言”、“参与活动”等策略,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串起与学生沟通的“金线”,强化与学生的沟通的氛围,拉近与学生沟通的距离。以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沟通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8-02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就是教师通过课堂形式和媒介将知识传递给学

2、生,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掌握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就是将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思想以及培养目标,经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验、态度、情绪和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一个教师面向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沟通,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走进文本,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7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文本,在教学中走进文本,利

3、用文本,是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紧扣文本进行教学,充分尊重文本,依托文本,加强对语言的品味和领悟。  1.走进字词。立足文本走进语文就必须走进字词,走进语言。通过字词赏析能摸清学生的思维状态,知道他们掌握的程度。  2.走进故事。在赏析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阅读,让学生对文本有全面整体的认知。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情节,根据矛盾冲突来明确文章塑造人物的特点也是学生走进文本、把握中心的方法。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是写普法战争普鲁士兵占领下的阿尔萨斯省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作者通过一个无知的小

4、顽童小弗朗士自述他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况,从课堂的一角,反映了法国人民在被占领的情况下热爱祖国的感情。抓住典型的故事,祖国的语言,是代表着祖国的,与祖国语言告别,与祖国告别,这里有多么复杂的感情啊!“法兰西万岁!”就是他们的最强音,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篇小说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的名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很有典型特征的情节,使得作品更加集中、突出。  3.走进意境。对于诗歌教学,在学生弄懂字词句意的基础上,引领他们走进诗歌的意境无疑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品味意境,我们可以感受

5、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火”红的江花倒映在“如蓝”绿的江水中,红花映照出了江水之绿,绿水衬托出江花红,从这一片红花、一江绿水中感到生命在流动,欣欣向荣,构成一幅“南国春江图”,朝气蓬勃,繁华灿烂。  走进诗歌的意境,才能让学生明白“君子好逑”的原因不仅仅是“窈窕淑女”,而真正让“淑女”具有绰约风姿的是“左右流之”“左右采之7”“左右毛之”的采摘荇菜的描绘,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让我们产生的是一种“思无邪”的审美愉悦。  在教学中利用文本,开展定向的、有序的、系统的学习活动,走进文

6、本,依托文本而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离文本,使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互相沟通。  二、课堂提问,串起与学生沟通的“金线”  在课堂上讲究提问的艺术,设计出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充分,讨论热烈,感受深刻,探究活动更精彩,发挥学生独特的想象力。  1.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作者用什么手段表现了他需要表现的主题?通过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了一个来回,既明白了“写什么”(批判接露科举制度的罪恶),又明白了“怎么写”(运用对比的手法)。  2.提出

7、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联系学生的实际,提出便于学生接受,能主动引发他们思考讨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一课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群星’泛滥的时代,多少演艺明星让咱们顶礼膜拜,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己。我们今天就拿中国的两弹元勋和你们心目中的明星比一比,看看谁的贡献大?”  3.提出能引发学生联想的问题。针对同一作家或是不同作家相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联系比较,提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辨析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诗词综合复习中,对陶渊明诗歌的赏析:《饮酒》(其五)中的

8、7“此中有真意”的“真意”可联系《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中的“愿”,领悟诗的真意就不会费劲了。  只有在课堂上设计完美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被点燃,燃烧的更好,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和掌握情况,才能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三、评点语言,强化与学生的沟通的氛围  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评点是很重要的。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