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06714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小学中年级拓展性习作教学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中年级拓展性习作教学的实践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兴趣。在习作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了习作的精彩,轻松步入习作的大门。 一、接力日记,捕捉精彩 三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开展了“接力日记”活动。具体做法是:六个同学为一小组,准备好精美的日记本,取个好听的名字,合作设计好封面,周一至周六每人轮流写一篇日记,轮到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先欣赏前面的日记,再自己写。老师每
2、天及时批改,并作出评价(我的奖励是给日记画一串个数不等的糖葫芦)。每周评出“优胜小组”(以糖葫芦颗数多为获胜组)。这样,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学生们合作积极寻找材料,尽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日记本在学生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迸发。如生日、节日的庆贺、运动会的场面、课间的游戏情景、各种调查实践活动等,都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经常看到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想办法,出点子,找习作材料,修改同学习作,或是共同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伴。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合作的意识
3、在增强。同时,许多家长也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他们会经常了解别的孩子的习作水平,鼓励自己的孩子习作。对每周获得“优胜小组”5的同学,除了给他们适当的物质奖励外,教师更注意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 在进行接力日记的同时,也不忘习作的修改训练。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日记交流。同组学生合作阅读小组中的其他日记,重点对一篇日记进行点评,要画出优美词句,并写出简单评语,注明点评者。评出的“最佳作品”发表在班级博客的《小作家》专栏里,评语和点评者一起发表。这样一来,为了赢得点评者的
4、好评,学生就要认真写接力日记;点评者为了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也必然非常仔细地阅读同学的接力日记。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的习作水平在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也得到了发展。 接力日记使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可以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二、小小练笔,大放光彩 习作贵在平时。如果仅仅靠教材安排的几次习作训练,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教材安排的习作算是“正餐”的话,那部分课文
5、后面还安排了“点心”――小练笔。如:《小摄影师》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接着往下写;《玩出了名堂》后面安排的内容是: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的习作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这一点上,小练笔为习作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5 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读和写的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既然是小练笔,便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自由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也可以是感
6、悟式等。我们不仅要充分重视教材中安排的小练笔,还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的练笔资源 (1)随文仿写。《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我稍作引导,学生的文思便喷涌而出:“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秋天。”……学习了《和时间赛跑》
7、后,搜集了有关时间的谚语,学生意犹未尽,于是我给他们朗诵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学生主动要求模仿《匆匆》抒写匆匆。于是儿童版的《匆匆》诞生了:在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边溜走了;在我们踢毽子的时候,日子从我们脚边飞去了;在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日子又悄悄地从我们的笑声里跑过了…… (2)随文续写。对那些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文章往往可以进行续写。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
8、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调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孩子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5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