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

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

ID:3130413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_第1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_第2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_第3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  摘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每个老师教书育人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26-01  教育过程中学困生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从教者不可避免的问题。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因素的学困生是难以转化的,即“三分天注定”,我们不否认有部分学生的先天素质不够,这是我们无法更改的。然而“七分靠打拼”4后天因素是我们必须探讨的。学困生形成的

2、后天因素很多,如方法不当,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身体差,缺课多。有的厌学,缺乏毅力,自动放弃,家长不管;和家长或教师对立,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学困生产生最不可忽略的一种原因是家庭因素,家长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它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无声和厚重的,有的家长打骂孩子,时间长了,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怨恨久积于心,慢慢放弃了学习,有的不打但语言的折磨不断,精神长期得不到舒缓也会让他们讨厌学习。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

3、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所以转化学困生要有家长的协助,多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矫正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教的这届学生里有个男孩,看长相属于聪明伶俐的,但看成绩吓一跳,基本属于在小学就被老师放弃的,经常犯错,还有一种看破世界的心里,我看了他的简介,知道他是离异家庭,与父亲一起生活,母亲一栏是空白,开学初要填写家庭的相关信息,我让他把母亲的姓名单位填上,他一概说不知道,有一次因为与父亲发生了争执,离家出走,他的亲人全部出动找他,并在电视上做了寻人启事,几天后他回到了教室。于是我请他的父亲到校,和他谈了孩子的事情,他父亲说:“

4、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这么多年也不让他母亲见孩子,慢慢就失去了联系。”我说:“你和他妈妈过得不好,有离婚的权力,但不是孩子的错,他妈妈永远是生他的那个人,没必要让孩子仇视她,一个说反复咒骂自己母亲死了的孩子,心里一定不是快乐的,你们大人的窄小度量,成就了你孩子今天的仇视心理和厌学……”我明确指出了他父亲的错误做法,最后我看到一个成年男子不停地搓着双手,说他从来没想过这些对孩子的影响,最后我告诉这位辛苦付出内心焦急的父亲:“你的孩子仇视你和所有的亲人,在这世界上感觉不到爱,你这么在乎他,为什么不告诉你的孩子你是最爱他的那个人,因为

5、在乎,所以才会责备他,埋怨他的不争气……你要让孩子真实地感觉到,什么时候你都是他的坚实后盾……。谈话后的一个月,我问他:“你爸爸现在对你好吗?”他腼腆又幸福地点头,更让我高兴的是在初一下学期的班会谈谈自己的变化与成长,我随意叫他说说,他说了让我吃惊的话:“我的学习进步虽然不大,但我的生活有了很多改变,我不再憎恨父母了,我妈现在经常给我打电话了……”在学期末的家长会,4他父亲上班,特意叫他大伯来开的家长会,结束时特意跑来问我:“是不是学习比以前进步了?”我说:“是的,但他最大的进步应该是心理上的。”他大伯说:“是的,我都知道,真是谢谢你

6、。”我想他的转变让代家的每一位成员都高兴地感觉到了,在期末考试中他数学和英语不及格外,其他的科目全都及格了,我想对一个小学就厌学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很大的进步了。我也很高兴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不再用憎恨的眼光看待亲人,那他就会不憎恨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在教育中,我们提倡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快乐成长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权利,教育要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成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要求,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就是让孩子们健康成人;至于自觉成长,如果成长成人教育扎实搞好,成绩是自然而然的回报,你的学生想

7、成绩不优秀都不行,所有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成绩上的做法,都是“教师功利主义”的结果。我喜欢的一句话是:“智力不等于成绩,成绩不等于成功,成功不等于成就,成就不等于幸福,幸福不等于人生。”  学困生的转化,要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成因,借助师生双方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把他们的心结解开。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有时同他们讲大道理,介绍学习方法,是不起作用的,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泥塑效应,而应当是一种根雕效应。”4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块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如同树根,精湛的艺术家会根

8、据他原本的形态去赋予他新的生命,我们经常讲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走进每个学生心灵,才能找到解决他问题的关键。  随着教龄的增长,我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我认为: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他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