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03160
大小:1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八年级科学上册 2_1 大气层教学设计2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大气层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学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读图分析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烧杯、酒精灯、线香、火柴设计说明本节知识既是七年级上册月球、地球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压等的基础。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让学生“感受大气的存在,思考大气层的重要性”导入教学,并
2、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感受大气温度的变化”,接着介绍对地球大气层的分层,再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对流层,切入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对流层的特点,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生活,学会应用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感受大气的存在师: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2011年第9号超强台风“梅花”至8月4日以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和强降雨袭击,导致5省(直辖市)29市183个县(区、市)36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梅花”超强台风图片展示:8月6日下午,受强台风“梅花”外围环流影响,杭州西湖边瞬时风雨大作的
3、景象。)师:月球上有台风这样的天气现象吗?为什么?(没有,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师:台风是大气的剧烈运动,那么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感受到教室里的大气吗?怎么感受呢?(学生思考)(深呼吸)大家一起来:吸气……呼气……呼气(二)新课教学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师:还有哪些现象或事实可以证明大气的存在呢
4、?生:空气流动,热气球升空,在太空中拍摄的照片……陈述: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七年级我们学过有关地球的知识,知道地球的半径为6378千米,下面我们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下。(图片展示)虽然大气很薄,但是对地球的意义重大哦。那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地球上将出现哪些现象?为什么?1.大气的作用:活动一讨论:如果没有大气,下列哪些现象将存在?生1:没有天气变化师:能说说理由吗?……【板书】1.保护作用2.成云致雨3.提供氧气4.调节温度5.传播声音师:可以说大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正是因
5、为有大气的保护,我们的地球才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出示:富士山图片)2.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欣赏图片时发现:山脚下开满了鲜花,而山顶上却布了积雪,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生: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师:平时爬山时有这个感受吗?是否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就一直越低呢?师:有些学生回答不是,这是你们的猜想呢?还是你已经有什么依据了?那光有猜想还不行,我们来看气象学家帮我们测到的大气在不同高度时的气温变化图,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媒体展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的横纵坐标的含义,并判断0-12km大气的温度变化情况,同时注
6、意将室温与图中近地面高度的气温对应起来。(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大气的温度一直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吗?那整个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呈现怎样的规律呢?要求学生能够叙述大气温度的变化。师: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对大气进行分层的话你打算分几层?怎么分?每一层温度随高度是怎么变的?(小组合作讨论,把它填入表格)。3.大气的分层活动二:想一想填一填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对大气进行分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
7、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 小组讨论:(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分层受阻时,教师参与分层,结束后小组代表学生发表意见)生:我们组认为可分为四层:第一层:0~12千米,该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第二层:12~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第三层:55~8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第四层:85千米到大气层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学生会按照课本中的分法分为五层。教学中需要引导
8、,使学生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