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

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

ID:3129691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_第1页
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_第2页
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_第3页
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本资源的写作渗透  写作是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灰色作文、虚假作文甚至病态作文竞相登场,症结何在?有人将矛头直指应试教育,认为都是考试惹的祸。依笔者之见,这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也是人文价值、生活底蕴流失的一种表现,更是社会庸俗化、功利化的一种集中反映。那么当我们的学生与生活失去联系时,当他们在生活中困惑迷失时,就让我们另辟蹊径,把文本资源渗透到学生写作中去,让二者“联姻”,开拓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文人墨客把自己饱含情趣的双眸对准许多令人喟叹的事物,不断发现美,审视

2、美,鉴赏美,创造美,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肩负美育的使命,得让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学习和借鉴大师们是如何将生活情趣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示出来。  首先,审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挖掘人性美。  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是社会百态的集中反映,有着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哪些生活情趣是高尚的,哪些是低俗的,然后学以致用,这样学生的作文面貌才会有所改观。学过《我与地坛》后,学生对史铁生的形象非常深刻。笔者因势利导,布置随笔题目“史铁生,我想对你说……”4,发现很多学生真的用心灵去参与和感悟了,文字中有流露出对作者的坚强不屈的敬佩;有对生命超脱的

3、深入解读;更多的是对母爱的感悟和回忆。现摘录一位学生习作中感受母爱的片段:  “作为一位母亲,她选择了追随。每当她的儿子在路上砸下一个坑,推倒一棵树扬长而去时,这时永远站在他背后的母亲便默默地走上来,用自己毫无保留的爱一点点将残缺口补全、铺平。于是在史铁生有过车辙的土地上,注定不是最孤独的一行脚印。”  学生能在品味经典作品的同时,尝试将自己的发现和思索付诸文字,本身已经是一次成功的范例,做到了文本与写作训练的有效“联姻”。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揣摩感悟作品人物所体现出的人生况味,就能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从而让他们懂得怎样去挖掘、表现人性美。  其次,通过课文中的世俗人

4、情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4  作文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由于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封闭化管理较多),课文就成为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很有必要。如梭罗的《神的一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篇静静的、寂寞的、孤独的文章。面对梭罗清新自然的文字,其实就像面对着一汪宁静清澈的瓦尔登湖,从那儿我们可以返观出自己内心曾经有过的种种芜杂和浮躁,反观出我们现代人的种种奢华和虚荣。如果我们都能像梭罗一样,在喧嚣的年代里,秉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必定可以拥有一个像瓦尔登湖水一样明澈的未来。又如《像山

5、那样思考》,学生不仅明白狼的生存意义,更懂得了山和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代表而已,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狼的嗥叫,进而明白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还有文章中流露的忧郁美,拨动读者心弦的语句,那种带给读者无穷遐想的情境,那种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忧虑,都带给了我们心灵上的享受。  再次,就文取材,开掘文本资源,形成读书札记。  作家余华说:“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他们带走。我就像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文本阅读教学中,学生和笔者都不自觉地踏上了那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灵性飞扬

6、,激扬文字,师生交流,其乐融融,形成了我们的读书札记。学了《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之后,学生写下了对祥林嫂、翠翠、林黛玉三位女性不同命运的感想和体悟。其他如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柳宗元对话后,体会到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慨叹;与《鸿门宴》的司马迁对话后,体会到了“天地苍茫一根骨”的浩气;与柳永、李清照对话后,体会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学生的心灵在文本中遨游,学会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学会了对灵魂的拷问;学会了对人性的关注和体味。所以,要引导学生用聪颖的眼光来透视生活,占有、消化、吸收摄入眼帘的最为欣喜或深恶痛绝的,最富情致或令人感伤的,最有社会意义或

7、违背情理的典型材料,使他们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和独立创新的理趣与灵感发生碰撞,从而情不自禁地“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吐真情”。  笔者相信,当学生对“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宵”4的妙谛有了自己的审美愉悦;当学生能去分享蚌壳在一张一翕时那种单调生活的况味;当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树,去享受幼芽发青或是柔条临风的那种快乐;当学生心中对自然万物、社会人生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时,那么其笔下的一切也就都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并凸现出精神的内涵,创作出的必定也是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郑晓娜浙江师范大学32100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