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057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注重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带着亲身体验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经验走进课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所悟所学与课本知识产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利用多样化方法,对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关键词:求异思维;情境;倾听渠道;学生 一、善于创设情境,架设与课本沟通的桥梁 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和情境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再一次接触到这种类似的事物和情境时他们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同之前遇到过的情况进行对比,有时还会进行清晰的信息梳理活动。此时,教师就要恰当地创设适合学生学习
2、的并能够让学生参与合理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启示教学,并有针对性地开拓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创造的空间。 1.创设出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积极主动参与的思维空间4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是促进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的课堂设计应该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必要的空间,要促进他们知识的融合,促进他们去主动构建。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表达阐述观点并做到愉快地畅所欲言。学生往往对文本内容有着他们独特的理解形式,将收获表达,将见解表明,将自我观点进行阐述。还可以大胆地将疑问提出来,在适当的时候补充、评价和修正他人观
3、点,重新组合构建出新问题、新知识,学生能够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2.给学生创造质感生动、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 有挑战,才能启发学生求异思维的产生;有挑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具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如,《精卫填海》一课,老师问:“既然精卫把石子和树枝投入水中,海水漫上岸来淹没百姓,好心办了坏事,那大家开动脑筋,替精卫另找办法。”这样就创设了一个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老师的问题中很快思索,显示过人的聪明才智:“我是精卫,就会变成个智慧老人,组织百姓加固海堤。”“我是精卫,会唤来自己
4、的知心鸟群,啄开一条河道,既可以排出海水,又可以灌溉庄稼,为民造福。”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不断培养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学生引向生活这片广阔的海洋 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文通向生活。学习的本质是生活,学习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尤其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没有吃过杨梅,怎能体味《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连豆腐都咬不动”这种境界;脱离劳动实践,怎能体验《锄禾》中“汗滴禾下土”农夫备尝艰辛劳作的滋味。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不断地联系生活进行学习和实践,才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发挥所长、改善生活。在实践中有真知
5、、在求异中寻创造。 二、借助倾听渠道,不断鼓励发展求异思维4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初生牛犊不怕虎,有天真的想法会直言坦荡,有时问题会显得不成熟,教师也要耐心去倾听,抱有肯定之心。课堂上提出的异议,才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开启,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探索、进行实践的动力开发出来,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乐于进取的学习氛围。 1.通过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要求通过学生对某一场合,能够设身处地地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假设,体验出更多的可能性结果。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片段中作者描写到“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在情境教学中,学
6、生对于英雄邱少云的牺牲感到无比惋惜和悲痛。我借助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受将他们引入一个情境中:“邱少云是一个多么好的战士啊!可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什么办法让他不会牺牲呢?”同学们叹惜之余,求异的思想油然而生。“为什么隐藏前不让战士们都穿防火衣呢?”“为什么我们看到邱少云着火时不马上发起进攻,非要等到黄昏呢?”尽管学生不懂得战斗的经验,但是却能够将强烈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作用很大。 2.通过揣摩语言来培养求异思维 我教《落花生》一课时,学生在自读自悟课文的情境中,提出了假设:把“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新
7、花生。’”与下面的“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中的“尝”与“吃”互换位置,结果会怎样?通过学生对语言的揣摩,体会出作者的精练传神的用词之妙,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形象和感情的理解。 3.通过辩论的评价方法用求异思维进行教学4 例如,学习《滥竽充数》时,学生往往会质疑为何南郭先生会被齐宣王安排在乐队中吹竽并给予他较好的待遇。针对这种心理活动情况,设计出辩论评价的学习形式,学生根据此情此景,联系分析积极发言,最终将人物性格掌握,从而促进了学生在评价人物性格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影响。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条件,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形式进行培养,最终将
8、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来,实现较好的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