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

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

ID:31286145

大小:69.2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1-08

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_第1页
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_第2页
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_第3页
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_第4页
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至上还是政治至上:理解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内容提要]20世纪意识形态的传统智慧主要聚焦于民主与威权、市场与计划之争,但忽略了相伴而行的第三种论争,即政治力量到底是屈从于还是主宰着经济力量的经济至上观与政治至上观的交锋。这一论争肇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贯穿于20世纪意识形态变迁的始终。它和一战及其催生的后果逐步将民主修正主义者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者,将革命修正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法西斯主义者和国家社会主义者。这些意识形态均信奉政治至上观,但对如何实现政治至上观却存在重大分歧。二战期间,社会民主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奉行的若干准则和政策主张对于理解

2、战后秩序、消解当今现代性难题仍具启发意义。[关键词]意识形态经济至上政治至上现代性难题20世纪意识形态的传统表述主要聚焦于民主与威权、市场与计划之争。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落败;20世纪末,苏联等威权政体崩溃;如今,民主政治占据上风。20世纪前75年,自由市场饱受共产主义者和其他左翼分子的攻击;20世纪最后25年又见证了自由市场的勃兴。这两类表述都有一定道理,但均仅揭示了部分真理,故而它们的共同结论,即新自由主义代表着“历史的终结”,既难以服众,又谬传甚广。两种传统表述均未论及相伴而行的第三种斗争,即政治势力到底是主宰还是屈从于经济势力,也就是政治至上

3、观与经济至上观之争。事实上,自资本主义肇始以来,为准确划定市场和国家的作用边界,经济至上观与政治至上观的纷争从未停息。20世纪的诸多重大意识形态论争和政治交锋也均由此而生,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凸显的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论争就是这一未竟论战的最新篇章。要鉴往彰来,首先必须回顾并考察既往历程。一、自由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一)古典自由主义现代政治与经济的第一种意识形态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反对教会和绝对君主在18世纪及19世纪大部分时期把持的权力,怀疑甚至抗拒集权政治与社会权威,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强化了这些立场。19世纪的欧洲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4、自由主义为新体制带来的变革提供了解释和法理支撑:如果放任自由,各类市场和个人自主交易将为最大多数人创造最大福利;因此,在经济领域,管治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国家也应尽可能减少干预。这些观念与19世纪早中期'‘自由主义年代”的时代精神高度合拍。19世纪末,这种思潮不再盛行。早期资本主义导致的实际后果,尤其是极不平等、社会动荡和社会分化,招致了公众的强烈反对,促使人们积极探寻替代制度。左翼方面最重要、最强有力的挑战来自正统马克思主义,它是19世纪最后数十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正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具特色的构成和核心所在。马克思指

5、出,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经济发展及其导致的阶级冲突,这是一个规律性问题,是以铁的必然性促成必然结果之趋势;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要求是冷静地认识历史必然性;革命者无须事先计划或思考如何组织公正的社会,一如助产士不必设计她们接生的婴儿。据此,他极少关注如何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考察社会主义政党应如何推进或管理这种过渡。在这种社会主义观中,政治只是一种从属活动。马克思秉持“消极”政治观另有其因。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灭亡前,狭隘的经济利益和寻求统治地位将推动政治发展,国家将继续为资产阶级服务,故而无须分析国家的功能或逻辑;由于社会被整齐地划分为彼此独立的两大对立阵营,工人

6、与其他社会团体或政治集团的合作没有长远意义。此外,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后,阶级的消亡、经济稀缺性的消失将创造和谐、富裕的社会,政治的必要性终将消失。在推进经济至上观、政治从属观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合作者恩格斯居功至伟。恩格斯精辟地指出,革命不是蓄意为之,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普适意义上完全独立于单个政党和全部阶级的意志和领导权的各种条件造成的必然结果。革命一旦爆发,所有政治将逐渐消失,只要不存在被统治阶级,只要不存在被镇压对象,国家这一特殊镇压力量就无须存在。国家不是被“废除”,而是自我灭亡。1895年去世时,恩格斯成功创立了一种学说,它笃信经济力量至上观及与

7、之相伴的阶级斗争必然性。恩格斯去世后,考茨基的学说逐渐成为第二国际的主导思想。考茨基的著作生动描述了以阶级冲突加剧、危机频仍并最终自取灭亡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他指出,不可抗拒的经济力量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毁灭。因此,社会主义政党的作用不是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帮助工人阶级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为摧毁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阶级斗争做准备。19世纪末,正统马克思主义陷入低谷。首先,马克思的很多预言没有实现。19世纪的欧洲在经历长期萧条后重新焕发生机,资本主义国家着手进行重大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作用逐步减弱。由于坚信历史前进的首要动

8、力是经济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