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

ID:3128328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_第1页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_第2页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_第3页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引导  新课程强调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作为物理教师,都意识到物理教学离不开探究学习,都意识到学生的探究学习尤为重要,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惑和问题.如:探究活动中,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应该选择在哪里;这一内容应重点发展学生的哪些探究能力;怎样引导才算是恰当、充分;在探究教学中什么时间介入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新课教学、实验研究和习题教学为例,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  1在新

2、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传统的新课教学方式一般是先复习已学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进行引入,然后直接给出新课的概念或定义,并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即传授式教学.这种教学,知识点的介绍花极少的时间,更多的是跳入“题海”,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技能”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弊大于利,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4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培

3、养.教师将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根据物理现象得到一系列数据,分析归纳出共同点,然后得出概念,教师再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知识方面,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的规律到抽象的定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能力方面,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及创造性.  高一新教材必修Ⅰ《力的合成》,主要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传统的教法10分钟就能让绝大部分同学会解题,但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的能力没

4、有得到培养,导致只会做“死”题,“死”做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围绕“探究”而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交流合作―归纳总结.由生活实例让学生列举将水桶从地面拎至桌面的不同方式,虽然大家各有所想,但作用效果一致;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合力概念并提问:选择什么器材可以求合力,原理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假设、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同桌两人为一组,不考虑力的方向);教师收集几组数据(分力F1、F2,合力F),和学生探讨三个数据间的关系(发现若F1、F2有一个夹角,则

5、F

6、,引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使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如在必修Ⅱ“功率”的教学中,设计如下一个让学生进行发散的问题,供学生探究.  跳绳比赛是一项较剧烈的运动,某同学质量为50kg,他每分钟跳绳120次.假定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接触时间是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3/5,运动过程中测得他的心跳每分钟140次,血压平均为3×104Pa,已知心跳一次约输送10-4m3血液.平时心脏正常工作的平均功率约为1.5W,g取g=10m/s2,问:①该同学腾空高度约为多大?②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多大?③他在跳绳时心

7、脏的平均功率为平时的多少倍?  这道题的指导思想是向联系实际方向发展,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素质,它需要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有效接受学习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方式,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不要认为习题课就是学生做题、教师讲题.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标是向学生灌输“格式化”的解题

8、思路,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不会“变通”.其直接的后果是让学生只会解决或强行记住做过的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高中物理课程的广度、深度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及定理、定律理解的基础上,恰当的建立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不能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特别是一些学生遇到类似的模型时由于概念不清便会张冠李戴.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一方面取决于新课的教学,要讲细讲精,这个时间不能省;另一方面便是在习题课上,教师要跳进“题海”,学生要跳出“题海”,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