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之我见

朗读技巧之我见

ID:3128319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朗读技巧之我见_第1页
朗读技巧之我见_第2页
朗读技巧之我见_第3页
朗读技巧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朗读技巧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朗读技巧之我见  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中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所谓朗读的技巧,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

2、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4  对于中学生来说,尽管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是走进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偏低。有的学生在读书时存在着唱读现象,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前后一个调,没有体现出抑扬顿挫的要求,也有的学生在停顿、情感等方面技巧掌握不好,甚至还有学生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卷舌音等发音不准确。有关调查结果显

3、示,76%的初中生朗读能力不过关。由此可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朗读能力势在必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一篇内容丰富的作品通过有声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呢?  一、必须“进入角色”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钟子期从俞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了高山流水;陈景润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头碰在树上,还问是谁打了他……这些都是进入角色的例子。那么,如何进入朗读的角色呢?  1.作者、作品、朗读者融为一体  作者在作品里,通过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环境,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朗读者要把作者的感情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对作品细心地品味,科学地分析,多次模仿,

4、使其与自身融为一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逐步将自己化身为作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读着读着眼前能出现文中描述的一幅幅画面,自己也融合在那些景、意、情之中,这样自己喜怒哀乐等的不同情感自然也就流露出来了,也就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设置“身临其境”之感  一篇作品的朗读,如果朗读者能进入作品或模拟所描绘的环境,朗读的效果会更好。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背景音乐的播放创设这样的情境。如,在朗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能够配以舒缓、低沉的音乐,营造那种苍凉与萧瑟的声音环境,那当然可以更

5、好地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朗读出属于诗歌的语气、语调,更好地展示出诗歌的情感。  二、注意对话的“口气”语调  1.合理停顿,体现重音朗读点4  朗读的停顿,一般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比如,句号停顿时间较长,逗号比句号停顿要短,而顿号停顿时间最少。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短语,或层次或段落作停顿,同时还可以根据一些包含有作者情感的词作一些强调停顿。合理的停顿不仅能鲜明地表现语言的节奏,还能更好地突出作者的思想。  2.研究对话发生的环境  对话发生的环境也就是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研究对话时,研究作品的主旨与人物的

6、思想性格,就是对作品的宏观研究。研究的具体环境则是微观的研究。同样是买几个橘子,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的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做这件事的呢?这与我们今天简单的买橘子行为一样吗?同样是买橘子,年迈而且肥胖的父亲攀越铁路去买,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经过这样的环境研究之后,父爱已经跃然纸上,情感已经足以动人。因此,朗读时要把握环境,以更好地读出作者的情感。  3.读出对话的心理意境  所谓心理意境,就是要让听众听了朗读,明白别人说了什么,而心理又想了什么。这要求朗读者不但要恰当地掌握语气、语调,而且还要调整语速,以便在听众的思维中形成更生

7、动、更逼真的意境。朗读《天净沙?秋思》时,指导学生用低沉的声音、缓慢的语速来反复地朗读,那种悲怆的感觉不禁扑面而来。  4.读出作品的区别4  不同的作品对朗读的语速要求是不同的,有些要求快节奏,有些则需要匀速,而有些则需要读得缓慢些。读感情悲怆而深沉的文章,我们在朗读时整体上的语速是稍慢。读情感比较激扬的文章,语速可以稍快。适当掌握朗读的速度,可以使语言节奏生动,形式丰富,表情达意更加准确。  5.留心细节点、抓住动词及描写心理活动的语言,读活文本形象  《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文中父

8、亲的伟大形象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文中描述父亲不顾年老体衰爬月台去为年轻的儿子买橘子这个细节,让学生找出关键的动词,仔细揣摩,模拟体会,再带着自己对这些动词的情感体验来朗读课文。于是,文本被读活,情感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