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课中捕捉错误生成多姿的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中捕捉错误生成多姿的课堂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善待“错误”,显露学生思维;关注“错误”,引导学生辨析;将就“错误”,因势利导学生。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46-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
2、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在我看来: 一、善待“错误”,显露思维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4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
3、习材料。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
4、于正视错误,挑战错误,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关注“错误”,引导辨析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但这样做,却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也忽视了错误的价值。《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学生的真实错误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活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让他们自己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形成系统,避免以后不再犯
5、类似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完“乘法分配律”之后,我出示练习(1)25+27×4(2)25×27×4,学生练习后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错误:甲――25+27×44=4×(25+27),乙―25×27×4=4×(25+27)出了这样的错误,他们还觉得自己挺有道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直接告诉他们,效果显然很不理想,因为这样错误往往还会再三地出现在我所信任的好同学身上。为此,我抓住契机,巧妙地设定了甲、乙、丙(丙为正确方)三方,开展辩论赛,看哪方能胜出。我让他们同时准备一段时间,用有力的数学语言、数学规律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同时也反驳他方。同学们
6、跃跃欲试、斗志昂扬,他们开展了激烈而深入的思考辨析活动。从后面的交流中我便可体验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诗意哲理。如果反驳甲、乙的丙方认为:乘法分配律是适用于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另一个数相乘的情境,他们又从侧面或进行了更有力的论证:A――4×(25+27)=4×25+4×27与(1)、(2)的式子不一样B――直接计算(1)、(2)的式子我们也能证明甲乙两方方法是不对的;C――(1)式子只能用一般计算方法,它不符合用乘法分配律的条件,(2)式子这题可以简便运算25×27×4=(25×4)×27……可见,让学生经历错误又何妨?学习是从问题
7、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这发自内在“更错”欲望的驱使下的探究活动,才更能体现课堂的鲜活性、生成性。 三、将就“错误”,因势利导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我们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我们也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4“将错就错”的训练,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
8、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铅笔有30支,比圆珠笔的3倍多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