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

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

ID:3128209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_第1页
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_第2页
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_第3页
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读物语 品味诗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读物语品味诗情  【摘要】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努力让物语成为学生领悟诗情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进中华古文化这座魅力之城。  【关键词】情景交融;感悟;升华;深解浅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去热爱古诗,感受其

2、境、其情。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征,理解好这个特征,对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意义非常重大。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因情生,情因景化,情景交融。考虑到景物与感情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不妨将感情的“哀”与“乐”与景物的“哀”与“乐”结合起来,教学中教会学生解读物语,品味诗情,真正领会古诗的魅力。  一、认识古诗词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凝练的语言,描写所见景物之特征,通过对景物描写传达作者心中的感情。有许多学者在考证诗歌

3、来源时就提出“诗言志”,“不平则鸣”4的说法,就是说诗歌是人们用于抒发自己志向的;人们心中有了对于现实的某些看法想法后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对看到的问题进行赞扬或者批判。中国的诗歌由于其语言凝练,意境含蓄,所以不适宜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中国文人创作的作品大都选择借景抒情,借物咏志的方式,追求意境的创造,这就是中国文学所追求的含蓄美。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和部分边塞诗都体现了这个特征。  二、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特定景物,感悟不同的诗情  人们常说“花儿含笑,鸟儿歌唱”,景物描写是诗人将情感投注在特

4、定景物上,然后再以诗人的目光来观察这个景物,使这些景物描写带上人的主观情感。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感悟不同的诗情。就如四年级上册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而其中的离情却有不同的味道,这可以从所送的朋友要去的地方体会得到。孟浩然要去的是扬州,扬州是个什么地方呢?扬州――美丽的江南城市,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春天的扬州到处歌舞升平,到处柳絮如烟,繁华似锦。“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本首诗中的孟浩然并非如元二出使荒僻的安西那般

5、无奈。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众多才子佳人聚集于此,作为“风流天下闻”的大诗人孟浩然,此行的愉悦心情可想而知。而喜爱游山玩水的李白自然为好友高兴,在情深意重的惜别之中,也流露出了一丝羡慕与向往。所以诗人笔下就是“烟花三月”的春天情景,而元二要去的却是三千多里之外的荒凉的塞外,所见的就是“朝雨、柳色”等离别之物,离别的愁绪更浓。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不同的景物,感悟不同的诗情。  三、扣紧重点之物,升华诗情4  一首诗中描写的物有时会有很多,而教学时不可能平均用力,所以,要善于抓住诗中

6、重点之物,探究诗情。还是《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有位教师上课时是如此处理的:  师:你们注意到诗中的“酒”了吗?  生:这酒一定是美酒。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1:离别的酒。  生2:友谊的酒。  生3:也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4: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师: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友谊的酒――  生:“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诗中最富表现力的物语,集中引导学生对“酒”进行多元解读后,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4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是一杯友谊的酒――”“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酒”这似乎平淡的物语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

8、,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四、深解浅读,物语巧渡到情语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不比成人,虽抓住物语,教学时仍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去领悟意境。在《渔歌子》一课的教学中,我由诗人张志和辞官归隐山林,醉心垂钓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词兴趣,让学生从词中找出景物,感知词中五彩斑斓的色彩,解读物语,领悟画面美,再展开想象、诵读,感受春天景色的生机勃勃,领悟意境美。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中有了对物语充分的解读之后,抓住“不须归”进行研读,辅以相关张志和《渔歌子》相关材料的补充阅读,在悠扬的古筝中,一句“乐在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