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0509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提高认知参与度,打造高效物理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认知参与度,打造高效物理教学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参与度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学习参与度,即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感官和头脑的参与程度,包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参与的广度主要是指全体学生的参与面及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量。参与的深度主要是指学生认知过程中思维的参与程度,它包括依赖性参与、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参与程度越广泛、越深刻,其对知识的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刻、越灵活,能力的培养就越到位。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真正体现。尤其对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以理解分析总结
2、规律为主的初中物理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认知过程中头脑的参与程度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促使学生深层次参与学习,应尽可能从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两个角度综合考虑。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 1.让全体学生成为物理学习与认知过程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物理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认知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
3、2.让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6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到70%~80%。由此可见,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眼耳协调、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过程,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物理认知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包括各种教学必备的实验教具、图片以及拓展视野的有声视频等材料,有效地创设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物理认知过程,进行高效的物
4、理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深度 1.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参与深度的分类 从学生大脑的参与深度来看,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依赖性参与、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 依赖性参与的学生只是简单地听从教师的指令做一些行为上的参与活动,而没有大脑的积极参与,他甚至不明白正在进行的活动的目的与方法,完全模仿他人而进行机械被动的参与活动,这样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参与。 浅层次参与的学生能通过简单的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教师设疑,学生经思考后作答;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而进行的讨论;
5、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等。学生的这种浅层次参与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有效参与的开始。6 深层次参与的学生能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运用联想和对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头脑中原有的物理知识结构。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活动中,甚至能展开发散性思维活动,进行一些创造性参与活动。比如提出相关知识创造性的应用设想,进行一些小发明创作等创造性活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如能把学生的参与活动不断地引向这种思维的深层次参与,不但能极大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
6、也能充分而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2.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深度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的参与深度,尽可能地避免无效参与活动的发生,积极思考如何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中思维的参与深度,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精心准备新知识的引入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对新的知识点感兴趣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引入精彩的程度。新知识点的引入环节是教学的开始,良好的开场白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倍增,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
7、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切入时,必须精心准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教师准备时更要综合考虑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不仅要准备即将教学的内容,而且要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构筑新的知识框架。教师还要准备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达到的水平,并感觉新知识具有的挑战性,使学生在经过探究学习后能感受到自己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喜好,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内容去准备,以便在教学的开始,学生有感兴趣的
8、内容,觉得所学内容有价值,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观察和思考。例如在讲授《密度6》一课时,以“你有哪些办法来区分表面涂有黑墨水的铜块与铝块”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而不是以单一材料的判断作为本课的开始,如以单一材料的判断为本节课的开始,就显得很单调,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此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而以此问题为开始,必将使学生在开始时就有一个整体的思索:怎么办呢?可能吗?当学生在这样的思考下学习时,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可以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