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ID:3127921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_第1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_第2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_第3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追问  【关键词】语文追问文本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46-01  追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把握追问的“点”,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一、在“重难点”追问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语言积累也不丰富,他们往往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或者难点内容不能很好把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在文本的重难点追问,引领学生把握文本内涵。  例如,在《宋庆龄故居的

2、樟树》这一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赞美了宋庆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的高贵品质。这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学中,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以后,笔者提问:“同学们,大家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这时,有一位学生回答:“我们去旅游就是找一个景点最美的地方拍照。两棵樟树非常美,大家都喜欢在这里拍呀。”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显然,学生还是没有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内容。此时,笔者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樟树和宋庆龄有相同的地方吗?”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有的同学说:“4

3、樟树四季常青,长得非常旺盛。宋庆龄的工作精神也十分充沛。”有的同学说:“樟树长得很挺直,宋庆龄为人正直。这也是两者的相同点。”有的同学说:“作者在这里是借樟树喻人。大家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不仅是因为樟树很美,而且还因为纪念宋庆龄同志。”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追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了找到樟树与宋庆龄的相似点的过程,对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二、在“拓展点”追问  拓展文本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拓展文本,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

4、中,教师要在文本的“拓展点”有效追问,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当学生对“重担”这个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以后,笔者这样追问:“‘重担’这个词语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你们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  生1:我听说过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能够给孟子更好的学习环境,曾不辞辛苦地三次搬家。  生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诗句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将要远行的子女的牵挂。  生3:在《母亲》这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为你流眼泪。”表达

5、的是母亲在子女生病时心中的担心与焦虑。  以上教学案例中,笔者通过这一追问,有效地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拓展,这样就引导了学生联系课外知识去深入解读文本内容,课堂也更加精彩。4  三、在“偏离点”追问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思考的不周密或者本身认知上的错误,导致偏离了文本的基本价值或者情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抓准时机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主旨。  例如,在教学《儿子们》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理解了文本的基本内容以后,提问:“同学们,读了这一篇课文以后,你想做课文中的哪一类孩子?”  生1:我要做会翻跟斗

6、的那一个儿子,因为他的本事大。  生2:妈妈说过,我们小孩子就是要好好学习,如果学习好了,可以什么都不用做,这是给妈妈最好的回报了。所以,我要做课文中会唱歌这类的孩子。  显然,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篇课文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孝敬长辈”的情感教育,这几位学生的理解虽然各有道理,但是不契合文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应该基于文本的主旨。于是,笔者追问:“同学们,那么课文中的爷爷为什么说‘你只有一个儿子’呢?”这一追问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他们回归了文本的主旨,在讨论中认识到学习好、本事

7、好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连帮助妈妈都做不到,学习再好、本事再好也不值得学习。  以上案例中,当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偏离了文本时,教师适时追问,有效地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回文本中。如果教师采取的措施是略过或者随意表扬,那么,语文课堂的育人价值就无从实现了。4  总之,追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重难点、生成点、偏离点追问,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责编黄鸿业)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