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

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

ID:3127878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_第1页
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_第2页
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_第3页
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_第4页
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握好以学生为本的“尺度”  现在许多报刊中的教育类文章里,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了教育上的习惯性流行语,以学生为本究竟怎样为“本”,“本”到什么程度,似乎没有绝对的硬性标准和统一结论。面对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中小学生,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环境、氛围和情况,去认真地揣摩和实践,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注重寓德育于其中)工作中,我们对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一、尊重而不娇纵  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容易出现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如,学生没有完成好统一的家庭作业(或没有预习新课),就会在

2、课堂上被当堂训斥并罚站一会儿。再如,对不认真打扫环境卫生的学生,就“奖励”其打扫一周的卫生。还有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采取“冷暴力”(心罚)管理等。针对此情况我们提出,教师要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不能强求学生个性与行为的完全一致,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不能一味地把中小学生当作“不太懂事的小孩子”,而忽略其思想认识和心理感受。要通过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思想,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家访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言行举止、情绪状态、心理问题和诉求情况,并且将这些方面当作第一手材料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学生成长中的

3、有效资源进行分析和诊断,进而把这些有效的学生情态作为尊重教育的前提或参考,不断地关心、关怀和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6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另一种较为极端的现象,就是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就给予过分地表扬和夸赞,而违反了学校(或班级)纪律却不进行适时适度的惩戒,这种现象是对学生的尊重还是娇纵?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行为吗?“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与“玉不琢不成器”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更理性和客观?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这样的现象:一颗单独的落叶松,虽然生长的环境宽松而自由,却长得形状怪异不是成材,而密度适中的成片

4、的落叶松林,其中的每一棵都长得笔直、挺拔而茁壮。这种现象是因为成片的林子中存在着适度的约束。  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的方式,不能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许多家庭里家长对其子女娇惯(溺爱),而到了学校也对其娇纵(或怕承担某些责任而不敢管)。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都有一种自娇心理,如果教师(或家长)再对学生有娇纵的现象和行为,就会导致未成年学生产生任性、自娇、自傲和自私的心理。以学生为本的尊重式教育不能矫枉过正,对有不良行为(如不爱护公物、不讲究环境卫生、以强欺弱的同学等)的学生,不能怕承担指责和埋怨而不进行劝诫和教导。其

5、实,对学生的娇纵表面是“爱护”,实际上却是不负责任。对学生娇纵的实质就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不尊重,也是对教育工作的不尊重,更是没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落实的现象之一。  二、平等而不放松  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容易出现不平等对待学生的情况,如,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另眼相待。有的班会被班主任开成了批评某些违纪或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批斗会”6。还有的教师很反感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质疑等。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提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不但在人格上平等,在社会地

6、位上也是平等的。有一种说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去动脑……”这也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一种平等,决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偏颇地运用成了“课堂的主宰”。当今即使在我们这样的偏远的农村学校,也早已不是那“师徒如父子”的可打可骂的时代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要通过学识水平、教学艺术和心灵沟通等方式建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原因是很少有学生会坦诚地把内心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告诉老师。虽然现在的学生不“怕”老师,但

7、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还是很能教训人的,师生之间还存在着沟通上的无形隔阂。  笔者以前的一位同事,那时在担任初二年级的班主任,他的工作很出色,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也以擅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小有名气。某天有个调皮的男生在一位科任的课堂上与另几名同学搞小动作,课后被叫到办公室接受训导和沟通思想。当这位班主任讲完了自己的道理,最后问那个学生:“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那个学生说:“老师,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咱们班有些同学一天都在想些啥。”这位班主任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然后问那个学生:“你能告诉我吗?”那个学生摇了摇头就一言不发了

8、。这件事情,让这位班主任陷入了许久的沉思和反思。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由此看来,教师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自认为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也仅仅是表面的“一片”6而已,甚至陷入自我迷惑的误区,反而影响对学生进行清醒而理性的教育。  实际上,师生平等相处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教师只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