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357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以生为本 让学引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让学引思 [摘要]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适合学生的?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旨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辩证地实施“让学”和“引思”,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基于儿童立场五让三引课前引课中引课后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9-001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适合学生的?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 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能给我们最好的理论支撑。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
2、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在5%~90%不等。 (1)用耳朵听讲,知识保留5%; (2)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3)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 (4)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5)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6)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 (7)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5知识并不能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思维必须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当前,随着课堂改革的纵深推进,课堂教学逐步由“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向“
3、以学为中心”的现代课堂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焕发生机与活力。在一些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缺失,探究不充分,合作追求形式,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基础学力不强。 基于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我们提出了“让学引思”的课堂理念,旨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范式。 一、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核心理念 基于儿童立场,就是课堂教学要源于儿童,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其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 “让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首次提出,旨在“把学习的方便、学习的好处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他在《人,诗意地栖居》
4、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他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就是将课堂的实践、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 “引思”就是通过点拨、启发、唤醒、激励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引思”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让学”和“引思”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5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让学生达到“会学善思、乐学拓思”的理想境界。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的基
5、本要求 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目标让学生订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这里所说的“目标让学生订”,并不是教师将自己备课中制定目标的任务下放给学生,而是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以学情为基础的,不同的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有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基础性学习目标(即共性目标),更应通过科学的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自己在课堂上达成的发展性目标(即个体目标)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 目标让学生订,能大大调动学
6、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和归属感,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带着目标主动探究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多调查和了解学情,给足学生自主确定目标的时间和空间。 2.问题让学生提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5列入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足以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数学问题的价值往往不在其本身,而在寻求解决它的过程中。一个好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能把学生的
7、思维带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任务,事实上,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五让三引”的课堂提倡将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3.活动让学生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