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

ID:31277795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8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_第1页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_第2页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_第3页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_第4页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  预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进行了理想的预习,听讲就会具有更多的收获。然而,当今语文预习的现状究竟怎样呢?  一、凡事预则立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亦然,预习在整个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初步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以便课堂上迅速进入角色;另一方面,还能发现自己认知上的薄弱环节,上课时有所针对地听讲。可以这么说,预习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即“自学”行为。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

2、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果学生在“对话”前对文本没有一定的感知,那么学生如何能在短暂的课堂上和教师、文本“对话”呢?要想在课堂上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课,有效地理解并消化文本的内容,就必须保证师生在课堂“对话”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一些“课前预习”。  从我国阅读教学过程模式的历史发展也可以看出对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的重视。如黎锦熙的“三段六步”式,即“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选用)”;朱自清的“四步教段”,即“学生报告预习结果――学生复述课文大意――研究情思和文笔――口问或笔试”;魏书生的“

3、六步式”,即“定向――自学――讨论――9答疑――自测――自结”等。  语文教师授课,尤其是公开课,总会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课后的评议中,授课教师自述时,如果成功了,往往归功于学生进行了充足的预习;失败了,则往往归咎于学生未曾有效地预习。  二、令人沮丧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式来了解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情况。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实在令人担忧。  (一)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计划制定及课前主动预习情况。  调查对象:兴化市荻垛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200来名学生。  调查方法:编制问卷,随机性抽测学生。 

4、 调查结果(如下):  (二)现场观察  在平时的听课中,笔者主要通过查看课本或笔记上有无预习的痕迹、能否简单复述课文内容等来判断学生是否在课前有所预习。通过整理听课记录,笔者发现自己一学期所听的30节课中,随机抽查的150名学生中仅有7人课本或笔记上没有预习痕迹,10名同学不能正确书写课文出现的生字词或回答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提问。可见公开课前,绝大部分学生进行了预习。9  为了更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笔者特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在阅读课前的课间走进教室随机翻看学生的课本或笔记,发现所翻看的50名(每次翻看5名学生,一学期选了10个不同的时间)学

5、生中只有4名学生对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了圈划。  (三)结果分析  从对问卷调查中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统计可以看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处于一种非常随意、无序的状态,且各个年级表现出一些差异:  首先,计划方面,绝大部分同学缺乏制定计划的意识;但初三学生制定计划的意识有所提高。  其次,能坚持每堂阅读课前都预习的只占问卷调查人数的4%,这虽然与公开课上观察到的大部分学生都进行了预习出现了矛盾,但却与平时的阅读教学情况的观察相吻合。由此可见,公开课因为其特殊性,出现了与平常情况较大的反差。  最后,预习时能对课文事先进行独立思考理解

6、的只有19%(见问题三的统计,即能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的,包括自己尝试解决疑难),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预习只是简单地浏览一遍课文,认识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总之,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学生在阅读课之前能够主动进行预习,并且对文本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有效预习效果的人数非常少。  三、原因探析:这样的预习太“理想”9  任何现象的背后总有相应的致成原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课前预习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预习存有美好的预想:有高度的自觉约束,有充足的时间,有相应的方法。然而所有这些显然都高

7、估了学生。  (一)缺乏高度的自觉保证课前预习  人都有惰性,更何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在校内校外重重学习压力的负荷之下,学生一旦获得了自己能够自主掌握的时间,我们又怎能奢求他们压抑自己的天性,去自觉地预习课文呢?  更何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缺乏必要的兴趣时,我们奢望他们能在课外主动地对课文进行预习,这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  (二)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  虽然今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然而由于考试依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考试的分数依然决定着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命运,所以“应试教育”虽然

8、从“专家”的口头消失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各种习题训练,各种课外补习班教学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可以这么说,“越课改学生的负担越重”,很多本该属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继续被“无情”地霸占。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