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387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论幼儿区域游戏环境构建的互动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幼儿区域游戏环境构建的互动性 摘要:幼儿区域游戏环境的构建是有效开展区域游戏的基础。剖析了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互动性的含义,指出了区域游戏互动性问题上的误区,并分析了区域游戏环境互动性的实现方法,以期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区域游戏;游戏环境;互动性 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学习,主动进行探索与交往的一种游戏形式。区域游戏的构建与运行,涵盖了包括幼儿、教师、游戏材料在内的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是相互影响、相
2、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 区域游戏的互动性首先反映在区域游戏环境的构建阶段。在构建区域游戏环境时,应当使各项因素充分互动。本文从区域游戏涉及的各项因素入手,对区域游戏环境构建的互动性进行了剖析,并对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互动性的实现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一、区域游戏环境构建语境下互动性的含义 区域游戏语境下的互动概念是广义的,在区域游戏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既要注重人人互动,又要注重人物互动。4 一方面,在区域游戏环境的构建中,教师、家长、幼儿应做到充分互动。教师应充分引导、劝诱;家长应有充分的信息参与回馈;幼儿作为区域游戏的关键
3、应当充分参与、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区域游戏环境的构建过程就是教师、家长、幼儿能动地对环境进行改造,使之符合区域游戏教学目的的过程。 具体来讲,这种互动性应当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人人互动。这主要包括教师、家长、幼儿之间以及其相互之间在建构区域游戏环境过程中的互动;另一方面,人物互动。这主要是指教师、家长、幼儿各自或共同地与区域游戏环境所涉及的场地、材料所产生的互动关系。 二、目前区域游戏环境构建存在的误区 互动性对于幼儿区域游戏环境的构建以及区域游戏的开展至关重要,但目前不少幼儿教育机构在此问题上仍然没有体现人人互动和人物互动。这主要体
4、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构建区域游戏环境时,单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在区域游戏环境构建的方方面面一手包办,忽视幼儿的参与及能动性的发挥。这种现象是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中最显著的问题。如果不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会扼杀幼儿在区域游戏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该环境构建失去与幼儿的互动性。 第二,在构建区域游戏环境时,幼儿教育机构与家长相分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割裂,忽视家长在幼儿区域环境构建方面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忽视了家长的作用。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的把握只是一般、普遍的;而家长对幼儿的认识是具体、特殊的。幼儿教育机构须充分
5、了解这些信息,使游戏环境构建具有针对性。4 第三,在构建区域游戏环境时,一味地模仿先进地区幼儿教育机构区域游戏环境构建模式,忽视本地资源、民俗资源对实现本地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互动性的特殊意义。 三、互动性区域游戏环境构建的实现 根据上文对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互动性的剖析,笔者认为,要实现和贯彻该互动性,应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应正确处理主导和引导之间的关系,为幼儿在区域游戏环境构建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预留充足的空间。这也是实现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互动性的前提。如前所述,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忽视了幼儿在环境构建的参与性。因此,在区域游戏环境
6、构建问题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限定在保证游戏安全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上。 第二,应当重视家长在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中的作用,加强沟通,实现三方互动。家长的作用为各国所重视。美国在《家长法案》《目标2000年教育法》中对家长参与问题予以明文规定;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实施“向家长开放”政策。因此,不能忽视家长作用,不能割裂教育机构、家长、幼儿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幼儿教育机构应当将该教学信息让家长充分获悉,询问家长建议,通过家长了解幼儿的薄弱环节,分析对策,确定区域游戏环境构建的定位与方向。 第三,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民俗资源,使区域游戏环境
7、易于与幼儿产生互动。幼儿的成长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更容易在利用本地资源构建的游戏环境中找到归属感,更容易自然而然产生互动。4 综上所述,互动性对于区域游戏环境的构建至关重要。为实现区域游戏环境构建的互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在区域游戏环境构建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预留充足的空间;应当重视家长在区域游戏环境构建中的作用,实现三方互动;应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吕静,周谷平.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1994. [2]李季湄,肖湘亭.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段丽琼.觉醒理论对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的启示.
8、教育科学,2007(2).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